第24章 初為主將
張鹿安按照與父親張可道商量的結果,開始籌備回師返程的準備。
張可道為了使張鹿安調度人員更加方便,特地將張鹿安命為外委后勤把總,名義上是比哨官高半個等級。
張鹿安得以順利的調度營內官兵,等孟大海率領的四艘大船到來后,眾人將傷者陸陸續續抬進船倉,然后就是各種其他物資。
按照孟大海估計,不出意外的話,逆流回到正陽關需要一天半的時間,回程時順風順水也需要一天。
張鹿安估摸著營內走了這么多人后,留下的糧草夠剩下的將士們吃個五天沒有問題,正好最多可以在家待上兩天。張鹿安于是把后勤方面的事情暫時跟陳利昭進行了交接,梅山營雖小,但是各種雜活還是很多的,張鹿安來不及思考,對于連日來的戰報和求援信只能交給陳利昭去做。
此時的張鹿安感嘆,太缺少一個師爺型的人物了。
難怪古往今來,都特別需要蕭何那樣的精通庶務的人,蕭何能夠把后勤梳理的清晰順暢,就這一點就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后的戰斗,將會逐漸偏向于火器,那個時候對于后勤的要求將會更大,沒有一個巨大的心理素質來運營后勤工作,結局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當前時期,張鹿安和陳利昭還得硬著頭皮自己來干。本來想著陳利昭溫文爾雅,將他樹立成文官的形象,可是他現在的心思不在這里。
本來是讓陳利昭押船回師的,可是張可道身邊缺乏大將,只能讓陳利昭留下幫忙了。
次日一早,張鹿安一行開始西行。
張鹿安第一次成為行軍主將,這趟行軍任務也是簡單,把傷者運回正陽關,再把補充兵和糧草運到涂山。
張鹿安不敢托大,一路上對于孟大海非常尊重,一切的行止都讓孟大海下令。
孟大海當仁不讓指揮船只逆向而行,沿途不再停留,反正也沒有人煙。
一路平安。
張鹿安等人于正月二十一日早上到達正陽關西門碼頭。
張鹿安到了正陽關后,先是去拜見了后方留守的陳新薄,陳新薄得知后,趕緊令傳令兵去讓醫館準備好住所床位。
張鹿安才意識到信息的傳遞太滯后了,不知道張孝吳那邊信鴿訓練的如何了,可惜目前被流寇從中阻隔,等到流寇退去,一定要設法把完整的信鴿傳遞系統給建立好。
張鹿安又跟陳新薄匯報了相關情況,把死者的撫恤任務說了一下,又把多余的兵器交給陳新薄,希望能夠安排正陽關的鐵匠們進行改制。并把張可道升官的情況告知了陳新薄。
陳新薄聽到后也是比較高興,同時也為涂山的梅山營感到擔心,陳新薄提議建立起一個新的水運信息傳遞系統,每三天來往一次,也好第一時間獲得前線消息。
張鹿安也覺得很有必要,返回涂山后就安排偵查司實施。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怕壽州城內的流寇會派人堵截,如果能把壽州這顆釘子給拔掉才行。希望陳新薄這邊派人盯緊壽州之敵的動向,有消息了火速告知梅山營。
張鹿安跟陳新薄談好事情后,第一時間就想去醫館看看,陳新薄說道:
“你先去醫館看看吧,回頭有些人介紹給你認識。”。
張鹿安詢問具體是何人時,陳新薄又賣起了官司。
張鹿安帶著跟班張撿、潘鐵柱和潘鐵錘三人趕到醫館后,看到了很多熟人:坐診醫生就是許嫣,連同張母容氏在內的很多人都在醫館里幫忙,包括張美、張麗、許紫衣、許若襄、陳利蕓、陳利萱、左明麗和陳母劉氏等。
包括之前的傷者王朝和倪本彝也被轉移到正陽關醫館,這讓張鹿安很欣慰,一一進行慰問。
但是女人進入醫館照顧病人,這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