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鹿安初步說服曹良臣后,就讓張富約了朱以海和趙大富進行談判,并讓郭亮準備很多精美的禮物,看看時機合適就會送出去。
按照計劃,張鹿安帶著張富、郭亮和曹良臣,由張富主談;
朱以海那邊還有朱以衍、朱以江和趙大富,肯定是以趙大富主談。
此時很多人可能都在懷疑,為何一個王爺之子會不要臉皮與民爭利,難道不要體統嗎?
這個時候想必如果朱以海三兄弟聽到后,都會覺得心里苦啊。
大明朝廷如今就是財政危機,對于哪怕是親王的俸祿都是不能如額發放的。
魯王系是大明太祖親封的親王系,永樂初祿米三千石,洪熙年間加了兩千石,后來嘉靖、萬歷年間又先后總共加了五千石,按照朝廷規定,魯王一年的祿米應該是一萬石才對。
可是實際情況呢?
從天啟三年開始,魯王實際領取的祿米只有六千石,到了崇禎六年更是只有三千石。
更何況朱以海的父親朱壽鏞此時還只是泰興郡王,名義上的年祿有兩千石,可是到手的部分不到一千石,而朱以衍、朱以江和朱以海的上面還有他們的三哥朱以派為世子,會繼承郡王的職位,而他們最多也就是獲封鎮國將軍,實際到手的祿米屈指可數。
按照明朝的皇族體系設置,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實際情況就是,奉國將軍以下的皇族,血統太遠,飄沒來飄沒去,很多人最后連祿米都領不到。
更由于朝廷法令對于皇族的限制,讓他們限定在一定區域內,壓根不能從事一些商業活動,很多人只好沿街乞討為生,過的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苦日子。
如果沒有家族中上層人士的接濟的話,多數血脈疏遠的所謂皇族甚至都會凍餓而死。
所以明末的流民起義中有很多朱氏遠支宗親參與,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山東本來就是各種王爺眾多,能占的上好田地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畢竟有的世家大族也不好惹啊,朱以海他們動點歪腦筋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以上所說不是為了這幫人的貪婪進行開脫。
張鹿安知道朱以海的發展走向,因此存心交好他,最起碼不能得罪人家,萬一能夠利用……哦,不,是結交人家呢?
那不是給自己找了一個潛在的靠山嗎?
(本章完)
明末之白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