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東江有警
“捧殺?哎,的確是殺人不見血的辦法啊,只是原本應該是讓被捧殺者亂了陣腳,沒想到咱們是被人放在火上烤啊,這種滋味真的不好受。”張鹿安感嘆道。
但是人生就是如此,世上的每個人都會被人所誤解,有時候越解釋越是理不清頭緒,越解釋看上去越是讓人感覺是心虛不已。很多時候只能讓時間來治愈一切,就得按照常言所說的道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張鹿安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暫時帶著桐城營殘部留在通州等待朝廷的進一步命令,同時做好南下返回的計劃,準備從趁著天氣尚未轉寒之前,讓孟大江帶著船隊北上通州,然后全營乘船南下浮山寨。
趁著等待的機會,張鹿安會同王朝、劉體仁、劉壯國等對現有的將士進行了初步整編,吸收了包括陳大壯在內的上百名輔兵的加入,然后重新混編整理出兩哨人馬出來。
因為盛長翔的陣亡,只能暫時讓張華充任中軍把總,讓仇有光和表現優異的廖自忠分任哨官,令王朝暫時兼管輔兵。
兩哨人馬暫時編制好,只是原有的馬匹損傷殆盡,因為桐城營擴編為游擊營,新增加大量的兵額需要補充到位。只好先行派人南下浮山傳信,命令留守浮山的劉佐臨做好兩件事:一是開始大量的招兵買馬;二是增加火器、火炮的儲備。
做好上述安排后,再讓仇有光和廖自忠組織各自的哨隊進行訓練。
由于上峰一直未見明確的指示意見,桐城營也只能暫時待在通州大本營。黃得功所部被拆分的那一刻,張鹿安親自去相送了幾位故人,可是大家的態度都很冷淡。
張鹿安來到黃得功的面前,表達了自己的遺憾,黃得功表現的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都是朝廷兵馬,自然應當聽從朝廷的調遣,無可厚非。
張鹿安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些,從黃得功的口中得知陳洪范總兵官因為未曾核實而向上錯誤申報,誤將“難民”當成了“俘虜”,險些釀成了大錯,本該嚴懲不貸,但是眼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暫時保留其職務,朝廷特地下旨斥誡。
至于定興的六千余百姓,已經被保定府那邊派人接收回去,賈名杰雖然未向桐城營辭行,令張鹿安心里有一絲不快,但是想想也是能夠理解的。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張鹿安心里開始著急了,偏偏此時收到了見微社從登州發來的情報:
建奴異動,東江有警。
張鹿安心中納悶,清軍主力不是剛剛搶劫到大量的奴隸和物資?不是剛從大明離開?怎么這會沒過去多久又開始變得不安分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大明崇禎九年、清國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
九月份,清軍第二次入塞歸來后,皇太極對于本次入塞作戰取得的一系列戰果:56戰皆勝無一敗績,內心里是非常的滿意,但是因為統帥是阿濟格,取得的戰果比皇太極本人親臨時還要大,這就讓皇太極的面子上不好過了,同時作為清國的主宰,勢必要把控住絕對的威望。
皇太極當即以傲物輕敵、以至于后衛損傷的罪名,對阿濟格進行嚴厲的申斥,功過相抵,讓阿濟格和阿巴泰兩人統兵分守遼東要地,防范明軍可能展開的攻擊。
阿濟格對于皇太極沒有獎賞反而斥責的策略直接給搞懵逼了,更為關鍵的是幾乎所有的朝中大臣都是無條件支持皇太極,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親弟弟多爾袞和多鐸。
這一切終于令他清醒過來,再次向皇太極明確表達了效忠之意。
處理完內部的獎懲事宜,皇太極開始心思活泛起來,他通過清軍的第二次入塞之戰,看出了明軍的外強中干,為了徹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