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別讓朕再失望!另外,任命陳新甲為兵部左侍郎,負責主持兵部的日常工作,協助楊本兵處理政務。”
“吾皇圣明!”
……
熊文燦接到朝廷的旨意后不敢怠慢,作為老牌的官僚,他知道自己已經觸犯到皇帝陛下的逆鱗了,如果不能迅速平叛,那么等待他的要么是無盡的牢獄生活,要么是菜市口前的一刀。
為了活命,熊文燦以督師的名義,分別給湖廣巡撫方孔炤、安廬巡撫鄭二陽、河南巡撫李仙鳳、鄖陽巡撫袁繼咸、鳳陽巡撫兼任漕運總督朱大典下去了死命令,讓各部在各自的防御汛地內抓緊進行剿匪作業。
他自己則是在氣憤之余,親自率領敗軍之將陳洪范、雷時聲、羅岱、猛如虎、猛先捷、川將秦翼明和楊茂選,率領拼湊而來的大軍三萬人,從襄陽出發,進攻近在咫尺的谷城縣。
張獻忠立刻命令副帥馬武率領眾將前往應戰,雙方大戰了一個月,不分勝負,直接到六月份,張獻忠率先吃不消了,因為張獻忠的西軍吸收了太多的平民百姓,人數雖然上去了,但是糧草的消耗卻是更加的驚人。谷城、光化兩地的夏收糧草幾乎被消耗一空,張獻忠于是打算撤離谷城,跳轉到外圍進行作戰和就糧。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六月十一日,光化縣被鄖陽巡撫袁繼咸派人攻下,張文秀率領殘兵返回谷城,報告張獻忠,北面、西面已經被河南巡撫李仙鳳和鄖陽巡撫袁繼咸給堵死,東面又是明軍主力,要么拼死力戰,擊敗東路明軍;
要么就是要抓緊向南逃走了。
可是南面道路并不好走,崇山峻嶺不說,沿途還缺乏糧草,算來算去,還是一定要擊敗眼前的明軍要緊。
熊文燦能夠在歷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跡,說明他也不是草包,隨著大明的夜不收報告前線的西軍人馬在不斷的增加,熊文燦就意識到決戰的時刻很快將會到來,為了增加勝算,下令調遣從北直隸而來的京營黃得功所部,從河南固始移駐襄陽樊城關,確保襄陽城的安全;下令南直隸方面的鳳陽副將牟文綬、潁州副將劉良佐以及張鹿安的安慶右營三部人馬前來參加會戰。
與此同時,為了激勵將士能夠用命,熊文燦還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將之前作戰還算勇敢的羅岱提了一級,成為了襄陽參將。
升了官的羅岱,作戰起來更是格外的積極,想要表現自己,為了打破僵持的局面,自告奮勇率領四千精銳步兵,繞道北面的馬窟山,希望能夠突襲西軍之后。
張獻忠早就防著這一手,率領手下將士三萬,準備收取光化縣,正巧遇到探馬來報,羅岱率部進入馬窟山。
張獻忠當即將計就計,命令三鷂子張國興在馬窟山與谷城之間的山間設下了重重埋伏,等待著羅岱的到來。
羅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了西軍的包圍圈當中,一場激戰下來,羅岱戰敗,被勇猛無敵的三鷂子親自俘虜,其手下的四千明軍除了愿意投降西軍的以外,其余全部被三鷂子張國興下令殺害。
明軍戰敗的消息很快被傳回兵部,崇禎皇帝聞聽后,對熊文燦徹底失去了信任,下詔將熊文燦削籍下獄,命令錦衣衛南下將熊文燦逮捕歸案,同時任命自己的心腹大臣楊嗣昌接替熊文燦的位置,正式成為督帥南直隸、湖廣、四川、河南、山西、陜西六省兵馬,全權負責平定中原的各支流寇大軍。
至此,楊嗣昌離開了大明朝堂,并且再也不曾返回到大明中樞。
(本章完)
明末之白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