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大明的回光返照
可以說張鹿安的估計是非常準確的,作為客軍的安慶右營,被河南巡撫李仙風給安置在一個次要的輔助性位置上,那么李仙風一定在其他方面會有更加強大的武裝配置。
原來剛從山西調任河南的李仙風,此時此刻因為連續打了多場小規模的勝利,贏得了皇帝陛下的暫時性信任,為了讓李仙風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在河南有一番作為,朝廷下令楊嗣昌加大對李仙風的兵力援助。
可是楊嗣昌正帶兵在川南艱難地尾追著張獻忠所部,哪里還有多余的心思來處理河南的問題?
楊嗣昌本來就對擠壓了自己人常道立位置的李仙風非常不感冒,此刻就更加不愿意理睬他了。
楊嗣昌便以兵力稀缺為由拒絕了兵部的命令。
令人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朝廷干脆繞過了六省督師,直接調遣京營總兵官黃得功所部,會同潁州副將劉良佐和鳳陽副總兵牟文綬,進入南陽安定河南的南面;
兵部調遣原本在北直隸、陜西甚至于遼西的秦軍曹變蛟部、賀人龍部、賀虎臣部、牛成虎、鄭嘉棟部、左光先部、馬科部、武大定部、郭汝磐部、白廣恩部以及河南本地的副將陳永福部、剛投降不久的本地土豪李際遇和劉洪起兩部,總兵力超過了九萬人,這是大明兵部的又一次大手筆,希望能夠畢其功于一役。
八大王張獻忠跑了、曹操羅汝才消停了,甚至開始派人再次接洽官軍,準備再次投誠。
而河南這邊最活躍的就是闖王李自成了,即使老資格的改世王許可變和橫天王王子順,也開始隨同李自成所部作戰,大有橫掃河南之勢,三部合流后,整個豫西地區幾乎全為義軍所有。
當然這一切的鍋都怪在了前任巡撫常道立的頭上,李仙風到任后,積極向朝廷申請大兵,這些來了這么多的優秀營頭,李仙風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
李仙風將秦軍的武大定、郭汝磐、賀人龍三部,部署在陜西省西安府的商南、洛南和潼關三地,封鎖義軍的西竄之路,并讓鄭嘉棟駐軍商州,往來調撥接應;
牟文綬守鄖陽,黃得功、劉良佐守南陽;
馬科守汝州,左光先守陜州,白廣恩守澠池,陳永福守新安,李際遇在登封,劉洪起在白沙;
曹變蛟、牛成虎和賀虎臣三位總兵官,則是在宜陽和洛陽一帶作預備隊。
由于明軍的保密作的很好,身處山中的李自成也沒有及時發現官軍的變化,仍然帶著義軍十萬人,對外號稱四十萬,直接率領主力攻下永寧城,一面讓自己的關系良好的許可變與王自順在南路的嵩縣堅守,一面派麾下大將劉芳亮率精兵一萬進占雁嶺關,掩護闖軍的北部,闖軍的老營仍然是在盧氏一帶。
正當李自成和他的部將們信誓旦旦地從永寧發動進攻后,在宜陽城外,卻遭到了秦軍牛成虎所部精銳的迎頭痛擊。
李自成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從后路調來侄兒李過的生力軍,加入到圍攻宜陽的戰斗中,經過異常激烈的三日戰斗后,牛成虎按照原定計劃撤離宜陽,往洛陽城撤退,義軍在付出了巨大傷亡的情況下,占據了宜陽城。
這在義軍看來,是官軍不行了,有便宜不占是傻瓜,李自成不茍言笑,雖然心里的第六感也覺得情況有些不妥,但是他也沒有想到明軍突然之間會將如此多的精兵良將們過來,而且能調遣的這么整齊。
對于河南本土的武裝,李自成是不屑一顧的,秦軍系統的牛成虎,他是認識的,對于牛成虎激戰三日后才撤退,他認為還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闖軍的主力繼續向洛陽進發,卻不料走到甘水一帶時,遭遇到曹變蛟、賀虎臣和牛成虎的三面夾擊,次日,澠池的白廣恩和駐扎新安的陳永福也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