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取水稅
花馬池是一個較大的鹽池,從唐初就開始生產食鹽,至明末時候,經過千年開采而不絕。
因為地處邊地,長城附近,遠方草原上的牧民們會來此地,以馬換鹽,時間久了,逐漸形成大集鎮(zhèn)。
因為此地兼顧重要的國防和經濟作用,明廷在此地設置有花馬池副將,規(guī)格不可謂不高,屬于寧夏鎮(zhèn)的一部分,編制為寧夏后衛(wèi),衛(wèi)城所在地就叫花馬池城。
崇禎十三年年末
令狐云湘率領的安慶右營步兵部分到達沙井,并且按照張鹿安的指令,把王征和宋光蘭也給帶到張鹿安的面前,對于張鹿安愿意給他們兩人重新來過的機會,王征和宋光蘭表現地非常感激的樣子。
但是畢竟兩人的身份特殊,張鹿安也不敢大張旗鼓地容納他們,只是暫時讓他們跟在錢澄之的后面做事,對外則自稱王二參謀和宋三參謀。
處理好這些內部事務后,張鹿安按照總督的嚴令,率領安慶右營開始了東進的步伐。
全營之所以經過花馬池,是想多采購一些食鹽,然后將營內病亡的牲口肉給腌制起來,可以保存的更久一些。也是儲存糧食的一種方式。
安慶右營剛出靈州所境內不久,張鹿安感到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到處都是一片土黃色的沙丘,偶爾路過的山嶺,甚至連一棵樹木都沒有,更嚴重的是連枯草草根都被人給挖走了,地面上形成一個個小坑。
越往東越嚴重,路上幾乎看不到一個行人,進入高平堡后,有那么十幾股不開眼的馬匪想要虎口奪食,無一例外都安慶右營給消滅干凈,這幫土匪還給安慶右營送來的“愛心福利”---一百多匹戰(zhàn)馬和幾十匹死馬馬肉。
當安慶右營在曠野與馬匪大戰(zhàn)的時候,近在咫尺的高平堡守備卻不敢出戰(zhàn),等到安慶右營打敗馬匪,并獲得了一定繳獲,高平堡還是不敢打開堡門,始終保持嚴防死守的態(tài)度,安慶右營只得在堡外臨時結營居住了一晚。
塞上的野外的結營困難非常多,首先是嚴峻的天氣帶來的問題,酷寒加上沙塵暴,使得帳篷被刮走多面,次日一早醒來,各部上報凍死70人,凍傷更有數百人。
這令張鹿安是心疼不已,心中雖然憤恨,但是也是無可奈何,只得讓部下把陣亡者就地掩埋,將凍傷者抬著上路。
第二日到達了花馬池,只是花馬池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繁華,路上幾乎看不到一個胖子,無論是當兵的還是過往客商,看上去都是骨瘦如柴的樣子。
被派往城內購買食鹽物資的張撿、王家琛等人,返回大營后還是一陣后怕:
“少爺,總感覺那些人看著俺們,想把俺們給剁碎掉,那眼神就像餓極的人看到了一盤烤肉一模一樣。”
張撿心有余悸地說道,他對花馬池沒有了任何印象,本來還打算讓他在此地尋親的,可是沒有任何線索。
“按照三邊總督的命令,我等接下來應該去潼關,這邊人怎么說?是繼續(xù)向東還是向南?”
“將軍,這里往東是延綏鎮(zhèn)的榆林衛(wèi),那邊更窮,而且亂兵還特別多,還是往南走青岡峽和清平關,再從慶陽府向東南而行。”王家琛說道。
張鹿安派出去的探查人員馬國勇也回報建議走南路。
“為何?”
馬國勇臉色蒼白的表示道:
“因為南路沒有人……都死光了,有餓死的、有病死的,有被殺死的,往南兩百里直到清平關,我們就沒有見到一個活人……”
張鹿安心里震撼,思考一番后,結合參謀司的意見,還是決定從南路行軍。
只是無論是東路還是南路,很快都將面臨一個異常嚴峻的局面,就是水源問題,安慶右營去掉在漢中受傷和凍死凍傷的人,還有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