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忙亂的陜西戰場
關于槐安根據地的人事安排,讓李浩抓總,暫時還是以神一元的余部的名義號令附近,逐漸建立統一有效的指揮體系,同時在此地秘密建立陜北見微社分舵,就由李浩兼任分舵舵主;
讓張全擔任李浩的副手,協助處理雜務。
按照張鹿安的要求,李浩和張全帶領部下,暫時陷入沉寂狀態,先蟄伏下來,以探聽消息為主,不要到處攻伐。
如此一來,官軍逐漸失去了“神一元余孽”的下落,不得不將追剿的事,先行放一放。
而之前在環縣城外擊潰神一元余孽的周桂軒,則獲得了環縣知縣蔣凌、縣丞等一系列地方官的熱情接見,并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糧草物資補充。
不僅如此,當地地方官還將環縣城外的作戰,寫了一份洋洋灑灑數萬字的呈文上報。
環縣知縣蔣凌……致慶陽府臺、陜西撫軍、三邊總督處鈞鑒:
崇禎十三年臘月戊寅日,逆賊寇首神一元之余孽,自號“李天神”者,驅流民軍二十萬,四面環攻環縣……職部率全城鄉勇登城逆戰,與賊大小數百戰,血流滿袍……會城南危急,職部選取驍勇鄉勇數名,拼死殺出,外出尋覓外援,以期內外夾擊之勢……查安慶右營之副千戶周桂軒,素來為營將左右手也,聞聽環縣危情,特將精兵千余,星夜倍道兼程而來……周攻敵之背,我攻敵之面,致敵腹背受敵,頓時大潰……職部計點,斬獲數千人,剩余賊寇四散而逃,不可勝計……
不知道慶陽知府和陜西巡撫看到自己的屬下知縣蔣凌,竟然如此英勇,是作何感想,反正三邊總督鄭崇儉看到此呈文后,是氣不打一處來:
“這個蔣凌謊報軍情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如果神一元的余孽真有二十萬之眾,當初闖賊從環縣通過的時候,那幫賊寇為何不出來作亂?而且這個知縣蔣凌,如果真的如此神勇,當初怎么不阻擋路過的闖賊?”
“大人所言極是,但是畢竟打了勝仗,也不好過于反駁,畢竟上面都看著呢……”鄭崇儉的幕僚提示道。
鄭崇儉明白這個道理,于是違背本心拿起筆批示道:
“擬提拔原環縣知縣蔣凌為同州知州,安慶右營副千戶周桂軒,擬升為千戶銜,留安慶右營營內任用。其他內容,你潤色一下。”
“是,大人。”
“哎,說到闖賊,闖賊實在是狡詐異常,與他比起來,其他股流寇簡直就如同蚊蠅相比財狼,不值一提,其他各股哪怕有數十萬或者上百萬人,又何足掛齒?唯有這闖賊,給人一種琢磨不透的感覺,作戰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尤其擅長隱藏蹤跡,比以前更加狡詐、更加難打了。”
三邊總督鄭崇儉感嘆道。
“報告,蒲州軍情。”
鄭崇儉突然站了起來,口中說道:
“念!”
“據駐軍同州之花馬池副將董學禮所部報告,闖賊主力在一日前,突然從同州境南通過,穿過東、西鹵池之間的孝童堡,直達蒲城城下,蒲城本無營頭駐扎,猝不及防之下,被人多勢眾的闖賊攻破,包括蒲城知縣……以及前登萊監軍道王道純在內,數百鄉紳死難……”
“王懷鞠(王道純字懷鞠)是個好人啊,他在崇禎五年因為監軍溺職,被貶斥為民。之前在涼州,那個王征和宋光蘭說他們是待人受過,實際上他們倆明明就是全程參與了招募遼民到登萊,然后又親身經歷逼反李、孔,他們被罷斥為民可以說一點都不冤。
況且他們的案子是朝廷欽定,根本無法翻案,對于那種被流放的欽犯,老夫是不想與他們有任何糾葛,免得惹上一身騷。
反觀王懷鞠則是不同啊,他是天啟五年進士,為人直率忠誠,并且實際是在亂軍四起的時候才臨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