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給了張國維,繼而報告到了內閣和宮內。
只是這次所謂的墻子嶺大捷,卻并未給趙光拚帶來巨大的聲譽或者利好消息。當清軍攜帶著大量的人畜和物資出關以后,大明各地的損失也陸續報告上去,包括一名親王、7名郡王以及其他上千名皇室成員,全部在這次劫難中被清軍給殺死,這是崇禎皇帝最為痛心的一件事。
而無論是總督范志完還是總督趙光拚,之前都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戰績。
眼下清軍撤退了,逮到某些散兵游勇了,就報告說是大捷,這不是欺騙小孩子嗎?
滿朝文武都在看笑話,崇禎皇帝自然也不會相信趙光拚是真的一直都在努力戰斗,所謂的墻子嶺大捷不過是趙光拚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而故意編造的。
于是從宮內直接發布命令,命令錦衣衛立刻將兩位總督緝拿歸案。
當趙光拚看到前來拘捕他的錦衣衛時,立刻就傻眼了,連忙著急地說道:
“你們是不是弄錯了?我們這里剛剛打了大捷?這是貨真價實,千真萬確的事,陛下他是不是不相信?我們這里有人頭證據。”
“趙大人,別白費工夫了,知不知道?光是山東一地,就有上千名皇室成員被殺,你們在這里又放走了近百萬被俘虜的青壯年勞動力,你還能有什么話可說?你還有什么資格來說?”
帶隊前來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說道。
趙光拚聽完駱養性的說法后,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嘆口氣說道:
“走吧,趙某跟你們走。哎,趙某該死啊,只是沒有想到這么早就要去菜市口了,早知道如此,還不如當初戰死沙場,搏一個蔭妻封子,哎,可惜人生沒有后悔藥。”
“也不一定,看皇爺的心情吧。趙大人,請吧。”
駱養性把趙光拚帶走了,一起跟著離開的還有杜之佚、杜勛和郝為三位監軍使,崇禎皇帝已經發話了,要親自詢問戰爭的具體經過,要三位監軍使做好述職的準備。
趙光拚異常失落地跟隨駱養性走了。
其實他還真的沒有太多的借口來說自己是冤枉的,他也就是比另一位總督范志完稍微好那么一點,本質上兩者的情況類似,那就是沒有成功阻止清軍的肆無忌憚的掠奪。
從阿巴泰掠奪的那么多的人畜和物資就能看出來,明軍統帥部有太多的不作為情況。
(本章完)
明末之白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