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皇太極死后的波瀾
張鹿安對于吳三桂實在沒有任何好感可言,兩人曾經一度并肩作戰過,深刻感覺到吳三桂的人品有很大的問題。
后世人都說吳三桂投降清朝是迫不得已的事,那是什么“沖冠一怒為紅顏”,把所有的臟水都潑到了一個弱女子的頭上,但是從裴國珍的書信、祖大壽的書信以及吳三桂的身邊人吳國貴、方光琛等人的回憶集來看,吳三桂與清國眉來眼去是早幾年就開始了。
而且跟毛文龍對后金是虛以委蛇不同,毛文龍當初一面欺騙后金,一面想方設法打擊后金的薄弱之處,才會令后金如鯁在喉,恨不得早日除之;
反觀吳三桂在錦州失陷以后對于清國的戰斗中,戰果可謂了了,對于濟爾哈朗和阿濟格的入侵,反應更是令人疑點重重。
張鹿安的話說的有理有據,吳炳也不得不點點頭表示認可,突然又好像想起來什么似得,張口說道:
“你說清軍怎么突然就撤軍了呢?難道吳三桂那個狗東西真的已經投降了清國不成?”
“這個……我也不清楚,沒有證據,不好亂猜的。我覺得更大的可能,應該是清國的內部出了什么事情,讓這些清軍不得返回去。”
“清國會出什么事情呢?”
關于這個問題,張鹿安也是無從知曉,因為清國方面把消息封鎖的實在是太好了,僅限于滿洲高層和漢人大學士以上的人才能知曉,這個消息就是:
大明崇禎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農歷八月初九子時亥刻(公歷1643年9月21日),清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開創者,集政治家、軍事家、陰謀家于一身,久經考驗的戰場搶劫犯和黃羊獵手,一代梟雄皇太極,在臥榻之上猝死。
為何叫猝死?
那是因為死因不明,皇太極究竟是怎么死的,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極其有限的史料只是說明皇太極死的時候是“雙竅流血,眼瞪如銅鈴”。
對于一個超級肥胖的高血壓患者來說,皇太極的死亡癥狀也說明不了一定就是他殺,千古之謎,只能永遠埋藏于地下了。
只是就事論事,這個給予大明百姓帶來無數痛苦的人,無論是他的敵人、仇人還是親人,沒有人敢小看他,曾經小看他的人,不管是莽古爾泰還是莽古濟,哪怕是他哥哥姐姐,都被他給殺掉了。
沒有任何人能夠否認皇太極的天縱英才,沒有任何人能夠否認他對于整個滿清的社會體系和軍事體系的改造是多么的成功。
尤其是在皇太極的后期,他親自部署的松錦大戰,徹底摧毀了明軍的十四萬精銳的機動兵力,殺害了明國大量的忠勇兼備的猛將,沉重打擊了明國的軍事實力;
大戰之后,清軍本身的元氣也沒有恢復,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又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聲音,力排眾議命令阿巴泰和圖爾格率領精兵猛將執行弱明戰略,成功將大明北方的經濟徹底打垮,使得大明朝廷大失天下之心的同時,僅存的一點威望,在北方剩余百姓的心中,也是不復存在。
這兩件事就使得皇太極的威信達到了頂峰,只是月滿則虧,長時間的消耗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使得皇太極的身體是每況愈下,鼻血更是經常流個不停,再加上他最心愛的妃子海蘭珠的病死,又給他的內心帶來巨大的孤獨感,多方因素之下,對于后宮之人,皇太極的脾氣是越來越壞,經常有尸體被從宮中運出。
不論具體經過,反正皇太極就是死了。
更大的問題是,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實在是太過于突然,沒有留下遺囑,更沒有確定太子人選,那么皇太極死后的繼承人問題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守護在皇太極尸體旁邊的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皇太極的莊妃,便派人去請來兩黃旗的親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