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兵行梅山終解圍
張鹿安臨走前,找來南京見微社的負責人孫有地囑咐了幾句,讓他照顧好劉若愚、張可仕等人,并且把張鹿安寫好的書信,分別送給張可仕、劉若愚、鄭森、王彥超、申靖邦和刁長壽,每封信都是做了簡要的告別,將自己的計劃大概告知,有緣再見之類。
做好這些安排后,張鹿安帶著張喜和張撿并親兵司從人,乘坐船只回到了浮山,但是剛一落地,就碰到了守候在這里的陰六,陰六急忙向張鹿安介紹道:
“大帥,情況緊急,屬下就直接向你介紹一下情況,順軍這邊是以袁宗第為帥,搜羅的都是河南和南直隸以北一帶的地方武裝,號稱百萬,實際估計也有二十多萬之多。袁宗第自己坐陣潁州,派咱們的老熟人劉希堯率領河南地方武裝進攻梅山,按照他們的計劃,只要攻下了梅山,他們后續進攻江淮的通道就會完全敞開。”
“劉希堯帶了多少人?”
“大概三萬,雖然大多都是地方武裝,但是戰斗力比流民軍還是強一點,畢竟他們是有固定的地方予以補給的。”
“好,說說你的計劃,我們這次以多少人出發?以什么名義出戰?”
“就以浮山軍的名義出戰,戰旗已經被我定制好。出戰的人馬不能太少,所以我準備把整個戰兵營兩千人全部帶上,并抽調守兵中的陳其美部800人跟隨,戰將則有索忠信、張都海、趙良棟、容令其和朱文進;再加上從登萊抽調回來的賈得文、葉晟帶領的保衛司一部分、金千里和宗尋帶領的狙擊隊等,以及丘無極帶領的親兵司,總出兵人馬為三千人。糧草物資、槍械、火藥、銃彈均是按照一個月的時間準備的。”
“很好,就這么辦,只是有個問題,剩下的兩千守兵能否守得住浮山?”
“大帥不必擔心,容令彰經過鍛煉,已經具備一定的指揮能力,除了守兵兩千多人外,咱們另外還有屯兵七千人,關鍵時刻也能夠派上用場。只是咱們的火炮目前雖然生產出來虎蹲炮至少百門了,但是因為炮兵部還在登萊那邊,這邊缺少炮兵人才,臨時從步兵轉為炮兵的霍丘子弟兵和浮山子弟兵,還不具備實戰的能力。”
“那這次就暫時不帶炮兵了,否則反而是累贅。另外,進軍路線怎么說?我們直接從陸路直接前往嗎?”
“直接從桐城出北峽口,然后經過舒城縣和霍山縣城,從山路支援梅山。”
“山路行走不便,為何不考慮走舒城、六安一線?”
“順軍中的關陜騎兵實力雄厚,為了防止為敵人所乘,所以建議不走平原大道,而是走山路。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之前一向對廬州、六安一線防備嚴格的廬州知府吳大樸已經病逝,現任的廬州知府為從壽州知州調任的黃日芳。黃日芳整日里就知道撈錢,在干道沿線設置有密密麻麻的關卡征稅,咱們通過也不好打交道,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
“行了,那就這樣辦吧,以趙良棟為先鋒官、容令其為副先鋒官,率領精兵五百步兵,在前方探路。你帶保衛司、狙擊隊、親兵司、張都海、朱文進為中軍,讓索忠信帶著陳其美押運輜重,讓錢澄之趕過來出任隨軍贊畫,救兵如救火,即可進軍。”
“是,大帥。”
陰六自然下去安排行軍計劃。
大明浮山軍的旗幟在正前方飄揚,等到大軍走到霍山的時候,受到了本地土豪褚良甫的攔截,直到張鹿安出面說明情況,褚良甫才命令把路障移開,放浮山軍過去,但是始終未曾提出要隨同助戰的想法。
可能是聽說了朝廷之前罷免了張鹿安的總兵官的職務,真是人走茶涼莫過于此。
浮山軍通過霍山后,負責前鋒的趙良棟和容令其很快將偵查到的敵軍情況,向張鹿安進行了匯報:
大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