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張喜陪同于時煌去了趟南京進行聯絡,向朝廷正式主動請纓出兵登萊。
南京朝廷無論是清流派史可法還是濁流派馬士英,兩人對待清人的態度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對于清軍打擊大順軍是喜聞樂見的,全都主張“借師助剿”,不太想讓張鹿安去山東惹事。
歷史上,也正是因為弘光政權的短視和無能,導致了山東百姓對大明的極度失望,使得弘光朝廷連半壁江山也沒有保住。
張鹿安只得通過個人的途徑,經過供養的太監劉若愚聯系到宮里,直接向弘光皇帝發出請求,表達了要為朝廷分憂的強烈愿望。
弘光皇帝便同意了張鹿安的要求,但是要張鹿安把朝廷委派的登萊巡撫王瑢帶上。
張鹿安自然不想帶著這個拖油瓶,當即按照朝廷的意思,帶領陸師第一協加上水師,來到了淮安,向王瑢說明了此行的艱難程度,表示待情況明朗了,再來帶他。
王瑢本來就怕死,對于張鹿安的說法,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很快又有一個困難出現,那就是牟國卿和孟大江所部都是內河船只,壓根就不能出海,否則這秋季,海上風浪太大,船只容易傾覆。
張鹿安便想派人從陸地通知顧國棟前來,卻從云梯關孫有福處得到了一個確切的消息:
大明登萊水師總兵黃蜚正在廟灣,麾下有三百多艘海船。
孫有福又介紹了黃蜚原姓涂,為已故東江總兵黃龍的外甥,后來黃龍的全家被殺,將黃蜚過繼到黃家,成為黃龍的義子。
黃蜚在東江之戰中,正好在登州運糧,僥幸逃過一劫。
黃蜚后來又支持松錦作戰,并且想入京勤王,與副將馬登洪產生了口角,后來逐漸演化成嚴重的矛盾。
不愿意同室操戈的黃蜚,帶領部下來到了黃河出海口的廟灣(淮安府)。
黃蜚此時正是無所事事的狀態之中,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準確定位。
雖然多次派人向南京的朝廷請令,但是朝廷也沒有給他一個明確的崗位和職責劃分。
張鹿安覺得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立刻派人向南京請令,請求朝廷能夠允許將黃蜚所部劃歸到自己的名下。
只是想撿漏的人,自然不止張鹿安一個人。
(本章完)
明末之白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