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弘光朝廷三案齊發
張鹿安看見此信后,知道那是事關根本的大事。
一直以來心念念的糧草大事,終于有了眉目,只是很明顯,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原有訂購的軍糧感覺太少,張鹿安通過刁長壽增購了不少軍糧,可惜還是在南康被阻了,不用說肯定是被活躍在九江一帶的左良玉部所阻了。
好在時任江西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駐節九江,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南京)等處軍務的袁繼咸,出于團結大明內部的考慮,制止了左良玉的明搶行為。
左良玉和袁繼咸的關系很好,但是關系再好,對于左良玉來說,他更多的還是考慮自身的利益。
對于左良玉來說,他沒有撈到實質性的好處,便不愿意輕易放掉刁家運糧船,事情就這么僵持下來。
張鹿安經過一番思考后,很快就想明白,左良玉的意思,那就是必須得自己親自出面去談了,要不然傳來的消息就應該是糧草被劫,而不是受阻了。
看來左良玉有拉攏自己的意思,只是自己雖和左良玉有過一面之緣,也算是曾經并肩作戰,但是要論及交情的話,也算是極為勉強的。
況且之前在長江水戰之中,浮山軍水師還和左良玉部下徐勇帶領的水師之間,出現了一些摩擦,左良玉不可能不知道。
左良玉之所以有想拉攏張鹿安的想法,張鹿安猜測應該是左良玉有求于自己或者想要交好自己,繼而推斷出左良玉一定是要有重大的軍事行動,需要張鹿安的支持或者配合。
從這一點的考慮來說,張鹿安的軍糧暫時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張鹿安這邊一直不給左良玉回應,時間一長,事情可就說不準了。
想明白這一茬問題,張鹿安便決定立刻動身返回浮山,處理此事。
張鹿安也想趁此機會,將浮山的一些軍事作坊和民用紡織業搬遷到登萊,那樣的話,就可以消化掉登萊充足的勞動力。
而有了去處和謀生手段的百姓,自然也會變得想要穩定下來,正是所謂的產業安民措施。
張鹿安于是帶著第一協、第二協和第三協,乘坐水師第二協的船只,開始離開登州,轉向浮山方向而去。
為了不節外生枝,張鹿安沒有選擇走劉澤清控制的淮安府,而是下令船隊直接前往長江口,然后在崇明拜見了自己的大哥張鹿鳴、沈廷揚以及沈廷揚的父親沈鄘。
就在崇明島上,沈廷揚和張鹿鳴向張鹿安介紹了南明朝廷的一系列事件的背景和其他混亂情況。
其實弘光政權的建立伊始,就伴隨著大量的爭議,才在地方軍閥的擁護下,勉強登基的,根本未能贏得江南士子的真心擁護。
而弘光皇帝朱由崧本人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很多時候實在是太令人無語了。
原本按照南京眾大臣意見,雖然確定了崇禎皇帝的死亡,但是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的生死下落還是沒有確定的。
史可法于是提出來一個觀點,想要朱由崧暫時自稱監國,等到確認了崇禎皇帝后代的下落后,再正式登基也不遲。
這條路其實也是朱由崧最好的選擇,不能說史可法不支持朱由崧登基,史可法的出發點更多的還是考慮到人心和大局。
朱由崧本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的,不必急于一時,等到自己牢牢掌握了政權以后,再登基也不遲。
但是朱由崧有一顆強烈想當皇帝的心,一刻也不允許耽誤,很快就宣布正式登基,并且迫不及待就宣布了崇禎皇帝三個兒子的死訊。
為了加強世人對這方面的認識,弘光元年二月,弘光皇帝朱由崧正式下詔“謚皇太子慈烺曰獻愍,永王慈煥曰悼,定王慈燦曰哀”,借以掩人耳目,杜絕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