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打破了。
李自成在北直隸、山西和河南的連續失敗,已經對清軍感到了由衷的恐懼,在關中還有大軍三十萬的情況下,不敢與清軍硬拼,竟然連自己的親侄子李過和小舅子高一功,都可以不管不顧,率領十七萬心腹將士,著急忙慌地向武昌進軍。
阿濟格對于攻打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變得得心應手了。
阿濟格本來所部滿、蒙、漢人馬一共只有三萬人,阿濟格還預留了平西王吳三桂率兵一萬留駐西安,協助清廷委任的三邊總督孟喬芳,控制和安撫三邊之地;
以智順王尚可喜率領本部人馬,加上其余的漢軍駐守河南,安撫河南地方;
阿濟格親自率領一萬名滿、蒙、漢將士,就敢于追擊擁有十七萬大軍的李自成,關鍵是一連大小十三戰,清軍取得十三戰全勝的恐怖戰績,殺的順軍是潰不成軍。
李自成被清軍所逼迫,來到襄陽后,此地還駐扎有白旺兵團的七萬人。
也就是說李自成擁有近24萬大軍,所有人都以為大順軍會開始轉入反攻,包括李自成的心腹白旺,也勸說李自成就在襄陽、德安與清軍進行決戰的想法。
李自成給予了斷然拒絕,下令放棄荊襄根據地,全軍帶著家口,打造戰船六萬艘,全力順江東下,直取南京,然后再與清軍一較高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是平心而論,此刻的李自成早已經亂了方寸了。
大順軍放棄了荊襄根據地后,從一支地方實力派武裝,再次淪為了流寇武裝,大失天下士民之心。
使得河南和陜西一帶的原大明軍各級政權以及至少五十萬以上的武裝力量,選擇了投降清廷。
清廷將這些武裝進行裁汰老弱后,得兵二十八萬,這支大軍為日后的清軍南北征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果李自成不是被嚇破膽,就應該孤注一擲,畢竟阿濟格所部的人馬實在太少,勝敗還未能確定。
但是畢竟李自成名義上還是大順國的皇帝,他的話就是一言九鼎,大順軍只得按照李自成命令,向下游挺進。
如此一來,左良玉的所感到的壓力便與日俱增。
左良玉所部數量上是有八十萬人,但是里面混雜有大量的家屬和后勤人員,單說戰斗力量的話,應該是在二十五萬到三十萬之間。
如果要說是精兵的話,最多不過十萬,還分屬于左良玉所部內外營十位總兵大員和36營大將的手里。
勢力較為分散,左良玉也只能間接控制。
打不過李自成的左良玉能夠想到的就是往東跑,但是直接提出因為害怕李自成而逃跑,又顯得十分丟人。
左良玉便在自己的狗頭軍師黃澍的勸諫下,捏造了一個所謂的“太子密詔”的假文件,號召天下人勤王,并誅殺害國之賊馬士英和阮大鋮。
只是這勤的是誰的“王”,非常耐人尋味,矛頭明顯指向了包括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內,以及首輔馬士英和阮大鋮。
左良玉的這個想法,從表面上來看是極其不成熟的,所以當他從武昌來到九江,向九江總督袁繼咸尋求支持時,袁繼咸立刻就表達了極大的不滿,并且明確指出來左良玉的行為屬于兵變,是造反。
可是一意孤行的左良玉已經聽不進忠言逆耳了,只是喃喃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爾。”
左良玉的寧南軍,就像一支射出去的箭,巨大的慣性之下,令左良玉一時半會也是無可奈何了。
對于太子太傅、寧南侯左良玉發布的“清君側”的檄文,遠近都收到了,尤其是張鹿安更是優先收到。
等到這個消息傳到南京城,這可把朱由崧、馬士英和阮大鋮給急壞了。
主持兵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