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受到了以彭文天為首的革新派的排擠。我十五歲時,我父親讓我拜到師傅門下學習廚藝,師傅新手教授我刀法和火候,要求及其嚴苛,后來對仨兒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兩人就得到了師傅的真傳。”農尚軍深吸了口氣,說。
“師爺顧大師的名望和地位在國內無人能及,追隨都甚眾,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值改革年代,許多人也就借著師爺的名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革新和保守就成了水火不容的兩派。”
“當年由于師傅和師母私訂終身的事情,師爺大怒,與師母斷絕了父女關系,鬧的滿城風雨,師傅的幾位師弟彭文天、李聰、趙海龍等人就興風作浪,用陰謀手段將師傅清出了貴州省餐飲協會和廚師協會,后來不但將師傅在飯店中的股份給折算沒了,還不許貴陽、遵義、六盤水、黔東南等地市的飯店聘用師傅,師傅不愿低頭,就帶著師母、小琳和我回到了金沙,在縣城的老宅里開了家店,由于堅持做傳統的黔菜,成本較高,所以一直堅難度日。”
“但我時刻銘記師傅的教誨,這輩子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做好傳統黔菜并傳承下去,可惜勢單力孤啊,師傅的另幾位師弟如董長鳴、劉長明、劉鐘等,也是堅持傳統黔菜工藝的,但也有分歧,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斗不過彭文天他們,而小壯的父親長明叔也因病早年就走了。”
“在師傅生病時,我曾經去看過師傅一次,他卻對我隱瞞了病情,正好我父親也有病,就沒有再見到師傅,去年我再去看他們時,已經找不到他們了。”
“還是在春節期間,收到了仨兒的短信,才知道師母、小琳和仨兒來了鄭州,但飯店經營的也挺艱難。后來肖哥來了,有了少保的加入,飯店就越來越好了,聽仨兒說了情況,我就坐不住啊,早想過來了。所以啊,仨兒和我一說,我將所有的事情一放,就和文秋妹子一起來了。”
“呵呵,來這兒一看啊,店是楊琳的店、菜是師傅的菜,我高興啊,我愿意當個廚師、一輩子在這兒干下去!”“希望有一天,不但這飯店要做大做強,還能夠實現師傅的夙愿啊!”這漢子說著就流下了眼淚,楊琳和小壯也流下了淚水。
“尚軍,你說的那個黔菜名菜傳統工藝編撰是個什么情況?”肖岳問他。
“肖哥,這是一本書,就叫《黔菜名菜傳統工藝編撰》,在1988年貴陽出版社出版過的,但現在市面根本找不到,據說是彭文天他們做了手腳。但黔菜傳統工藝進行規模教學與發展,是師傅的夙愿。”農尚軍說。
“我們共同來努力,我想岳父的夙愿一定會實現的!”肖岳堅定的說,幾人都紛紛點頭。
“顧大師已經去世十多年了,且現今的社會是百家爭鳴的局面,以前的那種爭斗已經不劇烈了。你知道為什么我岳父岳母還不和顧家來往嗎?”肖岳問。
“唉,小琳的舅舅顧謙曾是遵義政協副主席,他是彭文天的強力支持者,你岳父岳母的婚事他反對的也最激烈,小琳的姨媽顧菊是趙海龍的嫂子,趙海龍的哥哥叫趙海豹,是彭文天企業的第三大股東。”農尚軍嘆道。
“呵呵,還真是利益同盟、牢不可催啊。”肖岳笑著說。
這時開始上菜了,常少保也過來了,小壯就說:“軍哥,小秋,你們一個菜一個菜的嘗,看是不是地道。”眾人這才有了點笑意。肖岳就招呼著把酒倒上,幾個人就干了一杯。
嘗了幾道菜后農尚軍感慨的道:“哈哈,還是師傅當年做出來的味道,小壯,不容易啊!”
楊琳就將上次見到劉鐘的情況和農尚軍講了一下,農尚軍想了一下說:“這是你和肖哥的事情,我只管做我的廚師。”眾人都笑了起來,連干了幾杯。
“尚軍,據你所知,現在能堅持傳統黔菜的連鎖企業都有那幾家?”肖岳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