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位自己特別喜歡的廚師?
這想都想起來了,不嘗試一下,那就不是祝今朝的做事風格了。
所以她嘗試了。
并且獲得了大成功。
李知珍抱怨的話多少帶點玩笑成分,這會兒聽祝今朝新的說辭,會投胎如她,也忍不住要羨慕嫉妒恨一下。
“你是效率高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了人家一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
都說創造者崛起的速度很迅速,但也沒有能像祝今朝這樣的啊,李知珍對金錢數字比較敏銳,稍微推斷下就能算出來,祝今朝現在手上的流動資金,估計比她們一整個集團還更多。
靠,這還不是人生贏家那什么樣的才能是?!
李知珍又要羨慕了。
然而,更令人羨慕的還在后頭,不過這個時候,李知珍自己都高興到不行,已經沒有那個閑工夫去羨慕祝今朝了。
《他的話》在暑期上映,歷經了小有口碑帶來的自來水,然后大爆了!
【為此風雪:我相信,大部分去看《他的話》的都是體驗過全息世界的。
接下來我的話絕對不是勸退!感興趣的話一定要接著看下去!
看電影的感受和自己去體驗的感覺真的完全完全不一樣!
繼續閱讀
無論是哪位創造者老師的全息世界其實主打的都是沉浸式,要有體驗感,我們才能代入進去,體會到全息世界里的感情,從而影響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的話》也是這樣,極具體驗感,每個人都能在那里過上不同的“華聽夏”的人生。
可電影不同。
它注重的不是體驗感,而是故事感。
電影脈絡清晰,講述了“華聽夏”的故事,從一對深愛彼此的戀人成為互相拖累彼此的“罪魁禍首”,這個故事充滿遺憾。
蘭瑟星那段,我看露露的直播,是真的覺得很恐怖。
但是看電影時,卻會忍不住去想——這些幻覺如果是真的就好了,那就說明相愛的人依然是真實的,這一對愛人至死未曾分離。
后來,代替恐怖的情緒留在我心間的,是意難平。】
明明是相愛的彼此,為什么會走向悲劇的結局呢?
和全息世界比起來,電影《他的話》最顯著的改編就是這個了。全息世界里探討得更多的是空洞癥,甚至它還是全息世界里恐怖情緒的重要環節。
但電影里沒有過分去講空洞癥,而是聚焦在了故事和問題的探討上面。
主要宗旨就是想要闡述人性的千變萬化以及情感的難以琢磨,于是得出了要克制的結論。
未來世界主流的主張就是不要壓抑人的本性,要放縱自己的情感,這樣能保證精神世界的活躍度,從而避免空洞癥。
電影《他的話》立意反了過來。
這其實不是祝今朝的主意——雖然她創造出這么個全息世界來,也有想要暗戳戳地表達這個意思出來啦。
奈何上輩子的祝今朝已經習慣了在創作的過程中不去觸犯底線,可以寫小眾,但是不能針對大眾,因而一直以來都在盡量避免觸碰到紅線題材。
遇到敏感話題的時候,只會在行文里讓讀者自己看出來,她是不可能直接寫出來的。
未來世界的創作空間更加自由,陸導也是很有自己想法的導演。
劇本一開始的修改其實都是祝今朝一個人的意見,編劇只蘇先是忍氣吞聲在改,但后面發現祝今朝要求改的部分的確很有道理,不由自主地就開始加上了自己的思考,但是當時想的還是比較簡單,探討的還是戀愛腦的問題。
轉折在于只蘇帶著劇本去找了陸導。
陸導很愛思考,大刀闊斧一改,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