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剛出了東城門,回風突然又將一本醫書遞到司瑤面前。
正因黃府遭遇大火之災而傷感的司瑤驚見眼前的醫書一時又不知反應。
“怎么?打算放棄了?”回風眼中露出幾分冷漠之色。
“你給的第一本醫書我還沒看懂,這本.......”司瑤急忙接過醫書,她沒打算放棄,但心中的疑惑確實也讓她困擾。
“醫關民命,其道尚矣,自古劫病之功莫捷于針灸,所謂一針二灸三服藥,顧古之名醫,率先針砭,而黃岐問難,于此科為獨祥?!被仫L正色念完這段話后見司瑤仍舊一臉迷惘,便繼續說道:“針灸治病的起源遠比湯藥治法早了千年,想要學醫先應了解人體的五臟六腑以及全身上下經絡的運行走向,內聯臟腑,外絡肢節,這,才是入醫門的第一步?!?
“也就是說這本才是入門醫書?可這經絡又是什么?”五臟六腑,時辰節氣倒是在藥莊學習藥性時聽小路詳解過,只是人體的經絡她尚不了解。
“人體經絡分正經與奇經,正經又分六條陽經與六條陰經,共計十二條,奇經有八脈,分別為任、督、沖、帶、陽蹻、陰蹻、陽維與陰維。”
“那又分別是哪六條陽經與哪六條陰經?”
“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以及足少陽膽經,此謂六條陽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以及足厥陰肝經,此謂六條陰經?!?
“所以,人體內的六腑也就是大腸、小腸、三焦、胃、膀胱以及膽都屬于陽,而五臟肺、心、脾、腎、肝都屬于陰?”
“有悟性,不錯?!被仫L略顯驚訝地看了一眼司瑤,點了點頭。
“人體的陰陽又要怎么解釋?”自打入了藥莊初步認識到中醫思維與現代醫學相悖后,司瑤便清楚地知道想要在當下學好醫就必須清空大腦對現代醫學的理解,重新納入一套中醫觀念。
“世間皆有陰陽,天地、日月、雷電、四時以及雌雄、剛柔、動靜,萬事萬物莫不尊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既對立克制又相輔相成,故而陰陽五行只有達到平衡才能安然無恙。天地之道,以陰陽造化萬物,而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在人體,氣為陽,血為陰;背為陽,腹為陰;以腰為界,上為陽,下為陰;臟腑居中為陰,四肢在外為陽;皮毛筋肉在表為陽,骨髓在里為陰;六腑傳化物而不藏為陽,五臟藏精氣而不瀉為陰。故而,任何疾病的發生皆是人體內陰陽失衡從而產生偏盛偏衰。”
“五行,也就是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可這與人體又如何關聯呢?”
“天地間有春、夏、長夏、秋、冬五季,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變化,以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時令,從而生出風暑濕燥寒五種氣候,而這五種氣候變化也對應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之氣,五臟之氣又能轉化為怒喜思悲恐五志?!?
“也就是說運用五行原理,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亦可對應五季春夏長夏秋冬?”
“不僅僅是五季,還有酸苦甘辛咸五味,青赤黃白黑五色,角徵宮商羽五音,東南中西北五方,只要掌握萬事萬物五行的相生相克,便能更好地了解人體的五臟?!?
“五行又是如何相生相克?”
“五行的相生相克如同陰陽,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而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木性溫,火伏其中,鉆灼而出,火熱焚燒成灰土,土聚成山山必長石,銷金亦為水,山石而從潤,水潤而能生百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回風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而相克者在制其太過,木升散金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