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高漸離,戰國末期燕國人,以其卓越的擊筑技藝聞名于世。他不僅是燕市上的一名樂師,更是荊軻的摯友。在荊軻決定赴秦刺殺秦王的關鍵時刻,高漸離以擊筑相送,其悲壯的音樂與荊軻的歌聲交織在一起,成為了千古傳頌的佳話。荊軻刺秦失敗后,高漸離隱姓埋名,最終在秦始皇的宮廷中再次現身,試圖為好友報仇,卻因刺殺未遂而被處死。高漸離的一生,充滿了悲壯與豪情,他的故事也成為了后世研究戰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經歷與音樂才華
高漸離自幼便展現出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和天賦。他師從名師,刻苦學習擊筑技藝,逐漸成長為燕市上的一名杰出樂師。筑,是一種古老的弦樂器,以其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而聞名。高漸離在擊筑方面有著過人的造詣,他的演奏不僅技巧嫻熟,更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能夠深深打動聽眾的心靈。
在燕市上,高漸離與荊軻結識并成為了知己。他們經常一起在街頭巷尾飲酒高歌,高漸離擊筑伴奏,荊軻則放聲歌唱。他們的歌聲和樂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這段時光雖然短暫,但卻成為了他們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之一。
2. 荊軻刺秦與易水送別
公元前227年,荊軻決定赴秦刺殺秦王。這一決定對于高漸離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深知荊軻此行兇多吉少,但卻無法勸阻好友的決心。在荊軻即將踏上刺秦之路的前夕,高漸離與燕太子丹等賓客一同前往易水岸邊為荊軻送行。
在易水岸邊,高漸離擊筑為荊軻送行。他的筑聲悲壯激昂,與荊軻的歌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畫面。荊軻高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表達了他對刺秦行動的決絕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高漸離的筑聲則更加激昂悲壯,仿佛在為好友加油鼓勁,又仿佛在訴說著離別的哀愁。
3. 隱姓埋名與再次現身
荊軻刺秦失敗后,秦國迅速對燕國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不久之后,燕國滅亡,高漸離也失去了容身之所。為了躲避秦國的追捕,他隱姓埋名,藏身于宋子縣(今趙縣宋城)的一個酒館中做起了酒保。盡管生活艱辛,但高漸離并未放棄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荊軻的懷念。他經常在酒館中擊筑演奏,以此寄托對好友的思念之情。
然而,高漸離的才華終究無法長久隱藏。他的擊筑技藝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宋子縣,甚至傳到了秦始皇的耳中。秦始皇對高漸離的擊筑技藝十分欣賞,便下令召他進宮演奏。高漸離深知此去兇多吉少,但為了復仇和展示自己的才華,他還是毅然決定前往。
4. 復仇未果與悲壯結局
進宮后,高漸離以精湛的擊筑技藝贏得了秦始皇的贊賞。然而,他的真實身份很快便被揭露出來。秦始皇為了防止高漸離行刺自己,便下令弄瞎了他的眼睛。盡管失去了視力,但高漸離并未放棄復仇的念頭。他暗中在筑中灌入鉛塊,準備在演奏時趁機擊殺秦始皇。
然而,高漸離的復仇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在演奏過程中,他試圖舉起灌鉛的筑擊打秦始皇,卻因眼睛失明而未能擊中目標。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處死了高漸離。就這樣,這位才華橫溢的樂師和忠誠的摯友以一種悲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主要影響
1. 對戰國音樂文化的影響
高漸離作為戰國末期杰出的樂師之一,他的擊筑技藝對戰國音樂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演奏不僅技巧嫻熟、情感豐富,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了后世研究戰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素材之一,也為后世音樂家提供了寶貴的創作靈感。
2. 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