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章邯,字少榮,是秦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將領,以其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而著稱。在秦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之際,章邯臨危受命,率領秦軍平定反秦武裝,取得了顯著的戰果,成為支撐秦朝危局的重要人物。然而,隨著秦朝的滅亡和楚漢戰爭的爆發,章邯最終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但在漢高祖劉邦的進攻下兵敗自殺,結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人物生平
1. 力挽狂瀾
章邯,字少榮,籍貫不詳,但據宋人鄭樵在《通志》中的記載,他是古鄣國的后裔。在秦朝時期,章邯擔任少府職務,負責管理皇室財產和宮廷事務。然而,隨著秦末農民起義的爆發,章邯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自封楚王,并派遣將軍周章西征秦國。周章率領數十萬大軍,戰車千輛,勢如破竹,迅速逼近函谷關。秦二世胡亥大驚失色,與群臣商議對策。此時,章邯挺身而出,建議赦免驪山囚徒,組成軍隊迎擊起義軍。這一建議被秦二世采納,章邯被任命為將領,統率驪山刑徒迎戰楚軍。
章邯率領驪山軍,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連續作戰,逐次消滅各地的起義力量。他首先擊敗周章軍,迫使周章敗退至曹陽,并最終將其擊潰。隨后,章邯又連續擊敗田臧、李歸、鄧說、伍徐等部起義軍,殺楚國柱國蔡賜、將領張賀,迫楚王陳勝遁走。陳勝在逃至汝陰縣時,被車夫莊賈殺死,張楚政權宣告滅亡。
2. 覆滅三王
在消滅陳勝勢力后,章邯又進兵臨濟縣圍攻魏王魏咎。魏咎派遣魏相周巿出城向齊國、楚國求救。然而,齊王田儋與楚將項梁派出的援軍被章邯夜襲擊敗,齊王田儋、魏相周巿戰死。章邯包圍臨濟城,魏王魏咎為了百姓約定投降,自焚而死。
隨后,章邯又轉戰至齊國和楚國交界地區,與齊楚聯軍激戰。他利用地形優勢,設伏兵擊敗齊楚聯軍,斬殺齊王田儋的弟弟田榮。田榮收編余部逃至東阿城,但又被秦軍迅速包圍。章邯在連續取得勝利后,威震諸侯,成為秦末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對手。
3. 激戰聯軍
在章邯連戰連勝之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朝中大臣馮去疾、馮劫、李斯等被秦廷迫害致死。同月,項梁得知田榮危急,攜項羽、劉邦等部前往支援東阿。章邯與楚軍在東阿城下展開激戰,被楚軍擊敗。章邯收兵退入濮陽城據守,但又被楚軍攻破。隨后,章邯與劉項聯軍在定陶、濮陽等地多次交戰,互有勝負。
然而,在定陶之戰中,章邯利用夜幕掩護發動突襲,大敗楚軍,殺死項梁。這一勝利使章邯更加自信,認為楚地叛軍名將已死,余眾不足為慮。于是,他渡過黃河大敗趙軍,收降趙將李良,攻破趙都邯鄲,遷徙民眾到河內,摧毀邯鄲的城墻。趙王趙歇、趙相張耳逃入巨鹿城堅守。
4. 圍攻巨鹿
章邯在攻破邯鄲后,命令王離、涉間包圍巨鹿城,自己駐軍在南面修筑甬道輸送糧餉。巨鹿城中糧食消耗殆盡,兵力減少,形勢危急。然而,前來援救的諸侯聯軍卻畏懼秦軍不敢進攻。此時,項羽殺死宋義掌握楚軍兵權,率領全軍渡過漳水破釜沉舟與秦軍決戰。經過九次激戰,項羽終于擊敗章邯軍,切斷秦軍甬道。諸侯聯軍見狀紛紛出兵攻打秦軍,大敗秦軍并俘虜了王離。
5. 與楚約降
巨鹿之戰后,章邯駐軍棘原與項羽等諸侯軍對峙。由于秦軍歷經多次敗退且朝中趙高專權不信任軍將,章邯心中恐懼。他派長史司馬欣回朝請示卻遭到趙高拒絕接見。司馬欣返回軍中向章邯報告了朝中情況并勸其投降。章邯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決定與項羽和約投降。項羽許諾立章邯為雍王并將其安置在楚軍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