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蕭何(?—前193年),字不詳,沛縣豐邑中陽里(今江蘇省豐縣)人,是西漢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開國功臣,被譽為“漢初三杰”之一。他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輔佐劉邦起義。在楚漢之爭中,蕭何留守關中,穩固后方,為劉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糧餉,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漢建立后,蕭何擔任相國,制定實施《九章律》,主張無為而治,采用黃老之術,為西漢初期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人物生平
1. 縣中豪吏
蕭何出身于沛縣豐邑的一個富裕家庭,自幼聰慧好學,通曉律文,執法公平無私,因此在沛縣擔任了主吏掾一職。他與沛縣獄掾曹參都是縣里的豪吏,頗有權勢。劉邦還是平民時,蕭何就多次憑借官吏的職權袒護他。劉邦當了亭長后,蕭何也經常在身邊指點他,兩人的關系日益密切。
一次,劉邦奉命護送一批役徒前往驪山修筑秦始皇陵,途中逃跑了許多人。劉邦認為就算到了驪山人也逃走得差不多了,于是在走到豐邑西面的湖澤時,索性把所有役徒都放走,自己則與十多個愿與他生死相隨的役徒逃到芒、碭二山之間蟄居避難。
2. 沛縣起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天,陳勝等人起義,各郡縣的百姓紛紛響應。沛縣縣令驚恐萬分,也想以沛縣響應陳勝。蕭何和曹參建議他召集逃亡在外的人,以壯大勢力。于是縣令派樊噲去召回劉邦。然而,當劉邦一伙趕到沛縣時,縣令又后悔了,害怕劉邦回來造反,就緊閉城門,派人據守。蕭何和曹參見狀,翻過城墻去依附了劉邦。
在劉邦的勸導下,沛縣的父老鄉親合力殺掉了縣令,開門迎接劉邦等人入城,并打算擁立劉邦為新的沛縣縣令。劉邦推辭了一番后,最終接受了這一職位,依照楚國舊制稱作“沛公”。蕭何則擔任了沛縣的縣丞,統籌處理各類政務,與曹參、樊噲等當地豪杰官吏為劉邦招收兵員,整合了兩三千人,前往攻打沛縣周邊的城邑。
3. 轉戰各地
劉邦率領眾人先后攻打了胡陵縣、方與縣等地,并在與秦國泗水郡郡監平的交戰中取得了勝利。隨后,劉邦命雍齒守衛豐邑,自己則領兵東進再次平定沛縣,并在薛縣城西擊敗了泗水郡郡守壯。壯逃到戚縣后被劉邦麾下的左司馬擒獲并殺死。
在此期間,蕭何與夏侯嬰前去勸降鎮守胡陵的泗水郡監平,平于是舉城投降。然而,劉邦在攻打豐邑時卻兩次未能攻下。后來項梁擊殺景駒、秦嘉后停駐在薛縣。劉邦聽說后前去拜見項梁,項梁給劉邦增撥了士卒五千人和五大夫爵位的將領十個。劉邦回去后再次領兵進攻豐邑,終于攻陷了該城,雍齒逃奔魏國。
4. 西進滅秦
項梁死后,楚懷王與眾將約定:誰先攻入秦都咸陽,誰就可以在關中稱王。劉邦率軍西征,秦王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率大軍兵臨咸陽城下。秦王子嬰設計殺了奸相趙高后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入咸陽后想在此留住享受宮中的富貴生活,但在樊噲、張良的勸諫下最終下令封存宮中貴重寶物和府庫回軍駐扎在霸上。
在隨劉邦進入咸陽的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儲藏倉庫瓜分金帛財物時,唯獨蕭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詔令以及各種圖書文獻收藏起來。這些資料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形勢強弱、民眾疾苦等情況了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后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 立為漢相
劉邦率先攻入咸陽后不久項羽也率軍入關并在同年二月自封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背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