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字太傅,洛陽(今屬河南)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賈誼年少有才,早年便以能誦詩書、善寫文章而聞名。他在漢文帝時期曾任博士、太中大夫,后因受到大臣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賈誼的政論文章和文學作品均有著極高的成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司馬遷在《史記》中將賈誼與屈原并稱為“屈賈”,足見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人物生平
1. 少年得志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賈誼出生在洛陽的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幼聰穎過人,對詩書有著濃厚的興趣。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年僅十八歲的賈誼便以能誦詩書、善寫文章而聞名于當地。河南郡守吳公聽聞賈誼的才華,便將其召至門下,對他非常器重。在賈誼的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社會安定,時評天下第一。
漢文帝登基后,聽聞河南郡治理有方,便擢升吳公為廷尉。吳公趁機向漢文帝舉薦了賈誼。漢文帝征召賈誼入京,委以博士之職。當時賈誼年僅二十一歲,在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然而,他憑借出眾的才華和敏銳的洞察力,在博士任上表現出色。每逢皇帝出題討論時,賈誼總能迅速給出精辟的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的一致贊許。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華非常欣賞,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他為太中大夫。
2. 針砭時弊
賈誼初任太中大夫時,便積極為漢文帝出謀劃策。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賈誼提議進行禮制改革,上《論定制度興禮樂疏》,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以進一步代替秦制。然而,由于當時文帝剛即位,認為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沒有采納賈誼的建議。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針對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背本趨末”(棄農經商)和“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賈誼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漢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下令鼓勵農業生產。在政治上,賈誼還提出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盡管賈誼的才能和表現得到了漢文帝的認可,但他很快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妒和排擠。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嫉妒賈誼年輕有為,紛紛進言誹謗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文帝逐漸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
3. 謫居長沙
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長沙地處南方,離京師長安有數千里之遙。賈誼因貶離京,長途跋涉,途經湘江時,心中充滿了憤懣和不平。他寫下了《吊屈原賦》,憑吊同樣被貶謫的屈原,并發抒自己的怨憤之情。
在長沙任上,賈誼并未因貶謫而消沉。他仍然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向漢文帝上疏建言。當時,漢文帝把蜀郡的嚴道銅山賜給鄧通,又允許吳王劉濞開豫章銅山鑄錢,導致“鄧氏錢”和吳錢遍布天下,幣制混亂。賈誼在長沙上《諫鑄錢疏》,指出私人鑄錢對國家和人民的危害,建議文帝下令禁止。然而,這一建議并未被文帝采納。
賈誼在長沙做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鳥(貓頭鷹)飛入他的房間,停在座位的旁邊。貓頭鷹在古時被視為不吉祥之鳥,賈誼因被貶居長沙,心情本就憂郁,如今鵩鳥進宅,更使他傷感不已。于是,他作《鵩鳥賦》抒發憂憤不平的情緒,并以老莊的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來自我解脫。
4. 再入宮廷
謫居長沙三年后,漢文帝想念賈誼,便征召他入京。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