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還是給大葬了。
不過,盜墓的再猖獗又能怎么樣?能夠盜走那些陪葬,難道還能破壞那棺材里的骨灰不成?也不用擔心后世那些剝皮割肉的研究了。
若是趙滄頡不死,大約會十分贊同后者的想法,他就是那樣想的,火葬于現代人來說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嗎?比起盜墓之后尸身被破壞,都是一把灰了,哪怕隨便灑哪兒吶,也是肥了田地不是。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因此存下的一棺材骨灰也因為沒有什么需要打馬賽克的地方,就此長居博物館,成了很多人參觀時候不得不看一眼的有意義的歷史文物。
同樣留存下來的還有他三十歲的時候請了畫師畫的一幅家福,因為用了寫實的畫法,栩栩如生的畫卷被精心保存了下來,有幸掛在了他的棺材前,讓來來往往的人都能夠看到他年輕時候的樣子,博得不少人的贊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