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終點,差不多是十萬月銷編輯就可以拿兩千當獎金,這個比例看似多,但是編輯的工資也沒那么多。
這主要是因為銷售額萎縮,編輯能到五十萬日銷真的挺難。
但是現(xiàn)在形勢大變,在一航集團的支持下終點必不止于此,介于季爸爸的輝煌過去沒有人會質(zhì)疑這件事情。
所以問題來了,那等這個蛋糕做大做強,一個編輯手里就能月銷數(shù)百萬的時候,豈不是各個兒都要拿到十萬塊的獎金?
而運營那邊的能比編輯低很多嗎?必然不行,一個公司獎金分配如此不合理運營肯定鬧起來,低一點可以接受,低很多誰能舒服?
但是那樣的話,工資的總支出又會是多少?一個天文數(shù)字!
這樣搞下來,季爸爸不用賺錢,所有的收入部發(fā)工資算了!
所以王奇借著季爸爸的名號,定了新的薪酬政策。
他提高了底薪,編輯的基礎(chǔ)底薪直接漲到2萬,同時根據(jù)各個崗位和工齡的不同再作調(diào)整。
餐交補一天提高到100塊,一個月還是按照22天發(fā)放。
這待遇,差不多相當于工資直接翻倍了。
變化不止都是好的,限制自然也有。
工資翻了倍,但是獎金政策卻變了。
王奇把普通編輯的分為5000到20000十檔獎金,20000封頂,表現(xiàn)特別優(yōu)異的會有額外獎金,以及豐厚的年終獎,但是這筆額外的獎金,需要單獨申請,并且利用充分。
因為獎金評判標準,大火的頻道和冷門頻道的要求不同,可大家工作量卻又差不多,所以各個編輯的收入應該維持在一個相對持平的狀態(tài)。
但是這個評判標準就不像以前那么簡單粗暴了,王奇做了細致的劃分。
他在終點的這么多年了不少白待的,論對終點的了解,很少有人超過他。
新的工資標準,讓大家心服口服。
雖然獎金拿到的難度變高了,而且還壓低了天花板。
不過沒人有怨言,他們以前一個月工資多的時候能拿兩萬多,少的不過只有一萬多。
在現(xiàn)行的新政策下,底薪就直接跟以前所有的收入差不多,甚至還略略超出了,更何況除此以外還有豐厚的補助和獎金。
何況王奇替季爸爸說了,不愿意接受的請交辭呈,立馬批準!
才上了一航集團的車,誰舍得走?現(xiàn)在辭職的才是傻子。
別人都覺得賺了,可是按這樣的新算法,李亢可是吃了大虧的。
他手下的書,銷量幾乎是終點的半壁江山,這么一來收入肯定大減。
不過還好,六月份的獎金還是按老辦法執(zhí)行,劉飛新書火爆,加上陳瀟黎的書,他足足可以拿二十多萬的獎金。
再加上主編的待遇本月到賬,他六月份收入應該會破三十萬!
陳瀟黎的書已經(jīng)完結(jié)了,以后月銷也不會再有這么高,所以總體算下來雖然吃虧,可似乎也沒那么吃虧。
之前賺得多,可是扣稅也多呀,左算右算,李亢可能收入要減半。
縮水幅度,李亢表示可以接受。
因為如果按照新算法,即便他手下沒有大火的書,也能穩(wěn)穩(wěn)拿到幾萬塊錢工資,對他來說旱澇保收遠比暴富來的有吸引力。
孤兒嘛,缺乏安感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他并沒有什么不滿意的。
而且他也明白,季爸爸的做法無可厚非,不然人家這么辛苦為的是什么?還不是賺錢。
何況季爸爸對于中層的主編們,也有不同的考核辦法。
主編的底薪,直接就是五萬了。
這可是個穩(wěn)定的收入,哪怕陳瀟黎和劉飛都不寫了,李亢光憑工資就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