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負了大自然的創意,那就是暴殄天物了,他心滿意足的看著翡翠認真的說道“我覺得它這樣就挺好的,特別漂亮,切開可惜了。” 在瑞明的時候李亢賣過不少翡翠制品,那些東西大同小異,材質不同價格就不同。 但是本質上它們還是批量產出的工業產品。 也許有人說這不叫工業產品,用的翡翠是天然的,可是現在李亢看著老人手中的這塊翡翠,頓時覺得那些就是毫無靈魂的工業產品。 與其把它變成千篇一律的東西,不如就讓它就保持著現在這種獨一無二的模樣。 老人詫異的看了李亢一眼,世人得了一塊好翡翠都會迫不及待把它們變成鐲子,珠子,掛件,戒面,要么掛在自己身上顯擺炫耀,要么把它們換成錢掛到別人身上顯擺。 連慈禧老佛爺和那位極愛翡翠的著名夫人都不例外。 哪怕是不這樣干的,也多是囤著毛料待價而沽。 到最后所有的翡翠毛料都難逃一個被分解,被雕琢的命運。 只是根據材質,深雕淺雕不一樣罷了。即便是隨形,也不過是“隨形”。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翡翠增值。 翡翠原石可遠不如翡翠制品值錢。 像李亢這樣想的,老人還從未見過。 他解了許許多多的石頭,還切了更多的翡翠,卻還是第一次有人在他愿意主動出手的時候拒絕了。 “確實挺漂亮的。”聽李亢這么一說,老人也越看這塊石頭越覺得切開還真是可惜了。 只是習慣使然,他還是問道“這樣這塊翡翠就沒法賣出好價錢了,我來做的話有信心讓它增值許多。” 現在已經不缺錢了,孤兒院的孩子們有學上有衣穿且都是質量不錯的,李亢對錢的追求心就在不知不覺中淡了不少。 于是他輕輕搖了搖頭“就這樣吧,我喜歡這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