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楊廣帶著大軍進了孟津關(guān),也得知京都情況。
而孟津關(guān)守將,人都傻了。
雁門之圍的消息還沒有傳回來,整個天下都覺得楊廣兇多吉少。
誰能想到,楊廣會突然出現(xiàn)在孟津關(guān),還要回京都?
“豈有此理!”
楊廣怒罵一聲,并未在孟津關(guān)停歇,繼續(xù)往東而行。
趙才和麥鐵杖等人,就有些苦了。
大軍在大興城養(yǎng)精蓄銳之后,就沒有好好休息。
幾乎是夜以繼日的前行,只為更快的抵達京都。
期間,裴矩等人多次勸說楊廣。
畢竟回京之后,極有可能和叛軍交手。
若眾將士疲于趕路,到時候不利于同叛軍作戰(zhàn)。
但楊廣一意孤行,堅決趕時間。
楊傲一路上,倒是安靜不少。
既沒有去勸諫,也沒有什么提議。
還能怎么提議?
估摸著京都之變都結(jié)束了,還去說多余的話作甚?
過了兩日之后,疲憊的大軍終于看見了京都的影子。
然而奇怪的地方來了。
靠近京都之前,所有兵馬都做好迎敵準備。
誰曾想,一路上都沒遇見什么敵人。
整個京都的氛圍,顯得異常凝重。
裴矩和趙才等人,更是猜測京都恐怕已經(jīng)淪陷。
楊林和張須佗,更是多次提議楊廣不去京都,并返回大興城坐鎮(zhèn)。
這一次,四個人更是同時勸諫。
而且他們距離京都,不過幾十里的距離。
“陛下三思,沒必要以身犯險啊!”
楊林面色凝重。
“這...”
楊廣猶豫了。
但現(xiàn)在距離京都不遠,如若京都沒有淪陷呢?
僵持之際,他下意識的看向楊傲。
侯者騎著戰(zhàn)馬眺望遠方,顯得甚是悠閑,壓根就沒有看這邊。
“楊傲小友,不妨勸勸陛下。”
楊林發(fā)現(xiàn)了楊傲的舉動,咳嗽了一聲。
楊傲聞言回頭看了一眼,淡淡說了句:“臣聽從陛下差遣。”
聽到這話,張須佗幾人苦笑不斷。
“冠軍侯,你豈能如此?”
趙才氣不過。
楊林幾人要不是知道楊傲的身份,恐怕也會憤怒無比。
“既然如此,就去京都探究一番!”
楊廣沉聲道,還是決心去京都一趟。
聞言,眾人也不好多說什么。
打定主意,大軍繼續(xù)前進,只是要比之前更加謹慎些。
在靠近京都之際,楊林等人第一時間派出斥候去刺探軍情。
大軍也難得休整片刻。
等到黃昏之際,斥候快馬回來。
眾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
“快說!”
楊廣打斷斥候行禮的舉動。
“陛下,京都城門打開,有百姓和商販進出,不像被圍攻的樣子。”
斥候忙匯報。
跟著,其余方向的斥候都過來匯報。
他們不是查探京都的情況,而是京都其他方向的情況。
根據(jù)斥候匯報,各個方向都沒有叛軍的蹤跡。
聽完之后,楊廣和楊林幾人都是一頭霧水。
不是說京都遭圍,四面八方都有叛軍嗎?
怎么現(xiàn)在又是怎么一副場景?
“怎么回事?”
張須佗不解。
楊廣更是內(nèi)心狂跳,臉色變得難看萬分:
“難不成京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