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現在的網友都知道17年是LCK賽區衰落的開始,但在當時,韓媒屬于當局者迷。
他們真心以為丟了16年的S冠,只代表那一年版本適應程度不行,不代表綜合實力弱于LPL。
所以知道亞洲對抗賽的規則后,韓媒以為LPL除了LGD,剩下的全是玩具。
不然。
怎么敢喊出3:1的口號。
只是,韓媒對其冷處理,抗吧那邊卻是掏出合訂本:
“頭部戰隊的實力固然重要,但更多的中上層戰隊,才是影響賽區發展的關鍵。”
“冠軍終會回到更健康的賽區。”
“沒有足夠的新鮮血液,又怎么培育出最強的選手。”
“三比一,不能再多了。”
“LPL的俱樂部只會抬價擾亂市場,不懂如何培養新人。”
“雖然丟了一個S賽冠軍,但我們還是最強大的賽區。”
“哎呦喂。”
“圣經!合影!”
“噗嗤。”
合訂本下。
抗抗發出笑聲。
主要韓媒去年吹的太厲害,把洲際賽含金量抬那么高,結果輸完全裝死,壓根不提綜合實力的事。
最搞的是。
莎士比亞事件爆發,LCK海外收視率首次落后LPL,使得這些夸耀賽區強大的話,成了扇在LCK臉上的回旋鏢。
另外。
明眼人都知道LPL推進席位制后,發展的比LCK好,不然韓國論壇也不會說什么LPL投入的預算,能把LCK秒了。
要知道,KT三杰在當時算是大手筆、銀河戰艦,換今年,投資力度還不如JD這種季后賽一輪游的隊伍。
不然韓媒為什么哀嚎。
照這個趨勢,選手去LPL發展,遠比待在本地好——
年初,小花生去滔搏拿15億韓元的消息,就上過韓網熱搜。因為小花生拿到的價格,比Bengi還高,而Bengi也是去了VG才拿到打野位頂薪。
有這樣的榜樣在。
誰都擔心自家栽出來的白菜留不住。
~~~
留學生們把合訂本轉載到韓網,又引發了一輪討論。
畢竟抗吧那邊看到的內容,都是經過篩選的,而韓網作為本地論壇,知道去年洲際賽的氛圍比上述標題還要膨脹,差不多直說投降頒獎。
“臉都丟到國外去了。”
“ai,莎士比亞?ai,不懂藝術?”
“沒辦法,中國的俱樂部比我們有錢。”
“投這么多,收的回來嗎?除了SKT,大部分俱樂部都是虧的,難道LPL那邊不是這樣?”
“一樣,問題人家錢多。”
“免稅店里全是中國人…拎著大包小包,像采購一樣的買入奢侈品。”
暴發戶的形象深入人心。
畢竟以前對窮鄰居有著天然的優越感,現在只能酸。沒辦法,誰讓社媒天天強調韓國旅游業打算從鄰居兜里掏錢。
據文化體育觀光部發布的數據,上半年訪韓中國游客數量增速放緩,雖然還是占總體赴韓外國人游客數量的首位,但與去年同期比,這一數據只增加了141.6%。
最后,觀光部表示力爭全年吸引600萬中國游客!
“隔壁承諾席位只會增不會減,所以才會這么熱,沒人希望投錢降級,完全沒有觀眾看。”
“說真的,席位制才是未來。”
“待遇好了,自然出產天才。”
韓網剛要反思。
當地時間下午2點42分,SKT官宣Faker成為戰隊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