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棚里的東西刺瞎眼,枝條渾身上下都是刺,黃教授揉揉眼睛:“我沒看錯吧,這是山上的野菜,叫做刺老芽?”
“對,黃教授您沒看錯,這就是刺老芽,春天種了一棚當樣品的,比正常上市的刺老芽貴了兩毛一斤。大批量上市的時候價格實在是太低了兩三毛一斤,還不好賣,所以我就做了個實驗。”
“那結果如何?”
“結果自然是還可以,只是不適合大面積推廣。適合大面積推廣的要產量高,容易豐產的品種,黃教授隨我來。”
一行人跟著劉夏蓮來到三號棚,這里面種的是西紅柿,正值豐產旺季,一棵棵用樹枝架著,上面長滿了圓滾滾的西紅柿,有青的,有紅的,還有的正在開花。
澆地的水管都埋在地頭上了,需要澆水的時候隨時就有水來了。
“劉廠長,這個西紅柿畝產量如何,能形成經濟效益嗎?”
“可以,西紅柿是非常受百姓歡迎的一種蔬菜,從現在已經采摘了一個半月了,到目前為止已經產了六千多斤一畝,估計還能再采摘兩千斤。效益還是相當可觀的,如果是普通農戶,家里種一畝大棚就能給孩子娶媳婦,建房子。”
黃教授說:“老謝他們家的西紅柿我買過,四毛五一斤,一畝八千斤,那就是三千多塊,好家伙,也太厲害了吧。”
“那可沒有這么多,從地里出去賣給的是批發商,價格很低,批發商加價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再賣給消費者,零售雖然賣的價格高,但是需要承擔貨損和市場變化的風險,這個產業鏈上大家都能賺取適度的利潤,但是又沒有暴利。”
黃教授在西紅柿地里參觀,對管理非常的贊賞。
“你這柿子打頭做的比較到位,分支發的多,然后肥料也配的好,這果量真多。”
“咱東北的土地肥沃,再加上一畝地使用了三千斤的牛馬糞,三個十五的復合肥用了一百來斤。”
黃教授懂得還挺多,對土壤肥力、病蟲害、授粉等都有研究。
“你這個棚里是怎么授粉的?”
“從養蜂人手里借了幾箱蜜蜂,表現還是很好的,基本不用管。但是用的時間比較短,后來有蟲子,要打藥,只能還給人了。當時是全密封的環境,噴藥對蜜蜂傷害是毀滅性的。
現在棚子敞開了,不用人工授粉了,蜜蜂、蝴蝶都會過來幫忙。”
“劉廠長,我能讓我們的學生,模擬一下人工授粉嗎,放心,不會破壞花朵的。”
“可以,那邊還有幾棵爛根的,你們也可以拔掉拿回去研究一下。”
學生們人工授粉的方法和農戶沒用的幾乎一樣,蘆葦竿子頭上塞一點點的棉花,在花朵上面沾一下。
“噢,對了,豆角大棚,西瓜大棚我都要看看。這兩種管理是不是更復雜?”
“西瓜比較復雜,要坐果留瓜,還要計算成熟采摘的日期,過早是生瓜蛋子,過晚熟透了沒辦法運輸,豆角就簡單多了。”
黃教授挺有真才實學的,手能沾泥,腳能踩地,也不需要什么紅毯之類的。
學生里大部分都是來自農村的,農業大學城里人不咋感興趣。
劉夏蓮給他們講了一個多小時,口干舌燥的。
貓貓劉不干了,哭著要去玩。
黃教授說:“劉廠長,您去忙吧,我帶著學生們參觀學習。您放心,肯定不會搞破壞的。”
“好好,那我先走了。”
劉夏蓮還真不放心,安排李虎和春嵐嫂子暗中觀察,發現有啥不對勁的立刻過去匯報。
不過這一行人倒也沒啥出格的地方,測量、記錄、繪圖。肯定是把劉夏蓮種大棚的技術學了去,不過劉夏蓮也從未想過把這一技術保留著,始終是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