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站崗、登記,北大各大門的保衛員還要負責信件收發。
有具體地址的就發給各樓門衛,沒有的就放在這等人來取,時間久了實在沒人取再和各系打聽有沒有叫XXX的,讓他丫的麻溜過來取信。
這天北大東門的保衛員看到一封信,地址填的是“北大南門”。
這倒有意思了,特意要寄給南門,莫非是保衛員的信?
再看人名,還真是。
魏明嘛,北大校衛隊的門面擔當,人送外號“魏門神”,而且很會講故事,人緣非常好。
他本來想回宿舍的時候親自送過去,恰好這時梅文化騎車經過。
“嘿,梅文化,有魏明的信,你捎回去吧。”
“哪的信啊?”
“我瞅瞅,魔都,《收獲》編輯部,這是干啥的啊?”
梅文化一把搶了過來,整張臉都紅了。
他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雖然不知道魏明具體寫的啥,但他只用一個星期就寫完了,都沒怎么修改,如果這都能被《收獲》看中,那《收獲》也太沒格調了吧!
誰家小說寫完之后不得修改潤色個把月啊,人家曹雪芹寫《紅樓夢》還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呢!
突然,梅文化想到一種可能——退稿信!
“對,肯定是這樣,《收獲》是文學雜志巨頭,就算看不上,肯定也會客客氣氣地回一封退稿信,然后說兩句鼓勵的話,比如其實你是個好作家,但我們不合適之類的。”
梅文化越想越覺得就是這么回事兒,于是腳下的自行車越騎越快,動力十足。
當他趕回南門的時候,趙德彪正在站崗。
“彪子,魏明呢?”
“宿舍呢,咋了?”
梅文化晃了晃手上的信:“《收獲》來信了,要不要一起看。”
趙德彪:“臥槽,不愧是我明哥啊,等我一下,老趙,幫我站一會兒,我回趟宿舍。”
“早飯一根油條。”
“嘿,你這老頭……成成成!”
此時魏明和喬楓正面對面坐在桌前討論沂蒙山的方言。
他正在創作的那篇小說已經接近尾聲了,每寫完一頁都要經過楓哥的檢驗,確定里面的方言使用沒問題才行。
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使用方言,因為很多方言詞匯是無法寫出來的,而且很多詞匯對于其他國人過于陌生,會增加了閱讀障礙,所以只要那個“味兒”對了就行。
這時趙德彪像一門重炮轟開了房門,并激動大喊道:“明哥,你的信,那個《收獲》雜志的信!”
梅文化補充一句:“還是我從東門給你拿回來的呢。”
喬楓猛地坐起來,拍著桌子道:“我說什么來著,小明你非池中物啊!”
魏明:“才十天就過來啊,比我想象的快。”
梅文化:退稿嘛,掃一眼就可以決定,當然快了。
“你快點打開吧,也讓我們漲漲見識。”梅文化催促道。
魏明接過信封,摸了一下就笑了:“這么薄,沒有退稿。”
梅文化心里咯噔一下:啊,退稿信會把稿子也退回來嗎?
他沒有投過稿,不知道這些啊,可是難道就沒有一種可能:人家覺得稿子太垃圾,沒有任何價值,就直接扔了?應該有這種可能吧?對吧?
梅文化在心里祈禱:千萬別是過稿信,千萬別是過稿信,哪怕讓自己請魏明吃飯都行!
喬楓在一旁道:“小魏你念念唄。”
于是魏明直接念了起來:“魏明你好:來稿已讀,《驢五驢六》雖是知青文學,但故事推陳出新,不盲從,不流俗,語言風格更是讓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