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他滿意的或許是這棟房屋占地,足有六七十平方米,已經是京城里二環內外的地段,最少值幾千萬,加上旁邊十幾平米的小耳房,價值自然不菲。
但于現在的何雨柱而言,這套房子并不能引起他多大關注,因為即便房子有價值,那也是幾十年后的事情。
憑他自己的實力、能力及系統輔助,要是在多年后依然指望這么價值上千萬的房子發家致富,那就真的沒什么好混了,不如一頭撞豆腐。
在這個院落的狀況下,與四合院相比較,這里的生活顯然不夠清閑自在。
何雨柱深知這個時代以及未來的胡同是多么錯綜復雜,生活環境無疑是在整個京城最糟糕的一環,除了聽起來風光,實質上毫無亮點。
對他來說,如果沒有搬離這里的決定,想要留下他住下來就必須徹底改造。
哪怕無法達到后世的標準,起碼要改善至一個體面的樣子,既要看起來舒適美觀,還要便于日常生活。
目前而言,就先湊合著,他自己也要盡快尋找新的住處,一旦資金充裕,就會立刻購置并搬離。
還好當前的制度還不像幾年后那樣嚴格限制個人購房,因此,何雨柱決定要緊緊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打定主意,他不再掛念房子的事情,心意一動,身影就無聲無息地進入農場空間中。
緊接著,他取出購買的所有種子,仔細選取可食用的那些,根據各類種子的種類和需要的土地面積計算一番后,再次動念間,選中的種子開始飄飛,耕種區域的土地也在無聲地自行翻耕。
片刻之間,十個畝的地便布滿了種子,主要是用來種植糧食如土豆、玉米、稻谷、小麥和高粱,剩下的小部分則分配給諸如花生、西瓜、西紅柿和白菜等蔬果類。
播種完畢后,何雨柱用心靈力給每顆種子都灌注上泉水,同時滿心欣慰并驚嘆于農場空間的神奇與便利。
接著,他來到養殖區,看著先前放入的一窩仔豬和其它家畜,發現它們精神委靡。
片刻困惑之后,他想起似乎還沒有為它們提供食物和飲水。
正打算動用心念取水,卻發現圍欄里除了仔豬外沒有其他食物或水源。
于是,何雨柱只能退出空間,回到屋中尋覓適合用來喂食的木槽。
但在屋里搜索一圈后,他只發現一個平時用來洗臉的木盆。
沒辦法,何雨柱只好拿著一只破舊碗和少許玉米面,再一次踏入空間,用水碗裝水喂食這些小動物。
等待小豬們吃飽后,何雨柱將帶來的幾斤玉米面悉數倒在圍欄的地上,大多數自然傾倒給了兩只小豬,相比之下,其他鳥類和小兔得到的食物不多。
眼瞧著這些歡天喜地進食的小動物們,何雨柱明白了接下來還得外出走一趟,找到木工師傅定制幾個喂豬專用的飼料桶和飲水槽。
回到現實中,整理好所購衣物,他又出門,走向記憶里那位附近的木匠家。
大約一個半小時后,何雨柱帶著多出的三個飼料桶和三個飲水槽再次回到家中的四合院里。
因為何雨柱對這些設施的需求并不高,熟練的木匠迅速完成了制作,沒有讓他等得太久。
當然,他這次外出不僅僅解決養豬喂食問題那么簡單。
返回時他還順路去了附近合作社,買了一些大米、白面(五斤)、五十斤玉米面以及蔬菜和一斤豬肉,這些都是為了改善他和妹妹何雨水的伙食。
因為原來主人為了省錢,他和何雨水飲食總是拮據,常常是他自己節食以保障妹妹的膳食。
如今何雨柱有了系統輔助,他絕不會讓他們繼續處于這種營養不均衡的狀態。
身體健康畢竟優先,特別是在他們倆身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