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何雨柱這般盡心,也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幾乎很少受何大清新生活的干擾,反倒是何家成員,尤其是在何雨水與方建國帶領(lǐng)下,常去大清那邊享受家庭團餐,讓何雨柱覺得欣慰。
對此,他對心愛的妹妹毫無怨言,畢竟他們是一家人,骨血相連情感深厚。
同時,何雨柱暗自慶幸妹妹能如此親近何大清,還不讓他分神。
此時,他過著平和的生活,照常上班,并幫弟弟打探工作的空閑,竟突然聽說他們已回到南鑼鼓巷那座九十五號院,炫耀般的拜訪老友,分享那份得償所愿的感覺。
得知這消息的何雨柱,面對得意揚揚、炫擺鄰里嫉妒羨慕的大清,內(nèi)心是哭笑不得。
不過,對于何大清的行為,何雨柱并未有所質(zhì)疑,他明白人之常情本如此。
一直以來,有多少失意者一旦飛黃騰達,首先的想法便是衣錦還鄉(xiāng),顯擺給親朋好友看。
這正如古人云:“富貴而歸故鄉(xiāng),乃錦上添花!”
而且,何雨柱也不擔心這些舉動會為何大清帶來煩惱,因為何大清在人際關(guān)系上相當老練,他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即使有人試圖算計他,也會顯得極為困難。
然而,基于以上考慮,何雨柱不愿再看到何大清無所事事,便計劃趕緊幫他找個工作。
這樣一來,何大清的日程滿當當,自然就不會有多余的心思搞事。
剛好得知附近的東長安街警察局正缺少一位廚師,何雨柱便借著在警局的人脈把廚藝不錯的何大清安排了進去。
這樣一來,天天面對警方人士的何大清,自然不會再滋生任何是非之念。
考慮到何大清的新身份,加上自己的面子因素,沒人再會蠢到輕易挑釁。
于是,十月初。
自從接到北京安家后,何雨柱的生活徹底回歸寧靜,沒再發(fā)生足以讓他煩心的大事。
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轉(zhuǎn)眼間已到了1976年3月10日,他在這個世界的四十一歲生日。
當天,何家早早熱鬧起來,為慶祝何雨柱的生日忙碌不已。
去年四十大壽時已經(jīng)搞得相當風光,所以按理這次無需再大張旗鼓。
可是何雨柱深知這一年份特別,延續(xù)已久的運動即將劃上句號,他決定借著今年這特殊的節(jié)點再次大宴賓客。
午餐時間,家人們紛紛圍聚,笑聲連連,熱氣騰騰,一片歡樂景象。
今天的主角何雨柱,卻只需在客廳里安靜地與家人交談,包括何大清、白寡婦以及幾位長輩文家父母親等。
在如此歡樂的氛圍里,看著忙碌的身影、聊天正濃的長輩,何雨柱心中既有對如今生活的滿足,也陷入了回憶。
至今他已在這個世界度過了二十四次生日,回想過去,他的生活既豐富多彩,也平易近人,滿載幸福。
他曾改變自己原本劇中的悲慘境遇,也拯救了許多人的命運,這個旅程真是不虛此行。
坦白講,此刻的何雨柱倘若面臨選擇繼續(xù)在此地生活或返回他未來的那個世界,他的答案幾乎毋庸置疑,會堅持留在當下。
在前世孤單一人,生活中沒有多少牽絆和成就與他相比,如今的何雨柱對這個世界的眷戀和享受難以言表。
相較于劇中的主角“傻柱”
,他在這一世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無論是從職業(yè)角度還是人際關(guān)系來看。
首先,在職業(yè)道路上,傻柱用了幾十年奮斗至炊事員八級的成果,相比之下,何雨柱輕松躍升至副處級副主任的高位,這種飛躍性的成就并非普通人都能做到。
再看社交關(guān)系,原主傻柱因其言行魯莽,幾乎沒有真心朋友。
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