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類的亞種很聰明啊,在知道沒辦法硬碰硬的情況下,竟然懂得迂回,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恐嚇人。”
楊越看著下方的類人生物們之前的一舉一動臉上露出了難得的一絲微笑。
他在成為神靈之后,其實對于現在的很多微妙情緒,感知不再那么細膩。
這不是因為他的情緒上發生什么變化,而是生物等級的不斷拉升,使得它對于很多細微的生物之間的情感發生了變化。
如果用來比喻的話,那就是一個小孩子成長為了大人,在曾經很多小孩子看來極其有趣,有意思的事情,在成長為大人以后都會變得幼稚而無聊。
這其實不是因為事情本質發生了什么變化又或者說成長為大人以后感知不到這個東西,只是因為他對于事物的認知的高度和廣度有所提升,對于很多東西的閾值發生了變化,所以很難再有那樣微妙心理的共情。
當然楊越一直在避免這一點他也在刻意的將自己作為人的那一部分單獨獨立出來。
人性和神性這東西,楊越在一步步走到現在,他以來能夠清晰地將這些東西分離出來。
所謂的神性其實就是來自于信仰之力。
信仰之力是許許多多信徒念頭的化身,是這些信徒信念的具象化。
要知道每一個人對于神明祈求的時候,他都懷著強烈的信念,不管是他希望自己身體健康,還是希望其他人高雪梅他都有一種強烈的信念感在里面。
這種信念感也就是念頭他們會匯聚在神里,那邊逐漸成為了一片類似于信念海洋洋的地方。
神靈就在這片海洋之中誕生,是這些所有人信念的化身。
這個地方對于神靈來說,那就是他的出生地,他的一切行為準則的建立對世界的認知,所有的思考邏輯都是從這個信念海洋里萌發出來的。
而這其實也就是神性。
因為當1000個1萬個10萬個人,他們的信念都是希望這位神靈如何如何保佑他們如何如何成就他們,那么最后形成的這位神明,他就將會是人們心目之中的模樣。
而這里面的神性,其實也就是這些信徒心中念頭的化身。
只不過相比起來更加復雜的一點在于,這些神性他們是不針對于個體的,因為它是龐大的信念,海洋所畫,所以個體的微弱水珠所起的作用是很微小的,
這就像是海洋一樣,雖然海洋是有無數的水珠水滴匯聚而成,但是單顆水珠水滴對于整個海洋的影響就是極其渺小。
不過因為匯聚的海洋是這些水珠一點一點集合而成,所以它也會具備這些水珠本身的一些特性,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是光明的還是陰暗的,他都是在里面包容著的。
所以神靈有時候是容易失控的,而且神靈也不一定是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就一定能夠回應他的祈求,能夠為他的信徒真真正正去做所有事情的。
因為單個的信徒對于一個神靈來說實在是太過渺小了,他有時候根本沒辦法注視到,對于那種擁有幾百萬幾千萬龐大信徒的身體來說,他的渺小信徒們,根本上不會被神明所注視到。
而這也就是神明的特殊性。
許多的神明,最后的崩潰,都是因為信徒的離開,以及信仰的崩塌,人們的遺忘。
因為當這些信徒對于自己信奉的神明,產生了疑惑,不再相信的時候,那么就有一滴水珠離開了這位神明的信念海洋。
一滴兩滴對于這一神明或許是無所謂的,當數量越來越龐大的時候,這位神明。他賴以生存的信念,海洋就逐漸干涸,他自己所能夠調用的信仰之力也越來越微弱。
所以大多數的神明他們存在的意義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需要不斷的擴張自己的信仰,讓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