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算鎮定,而身旁的姚美玲則急不可耐地迎上前去詢問:“聊了些什么?關于項目的嗎?”
“嗯……不止這些。”方正顯得有點兒迷茫。“他們問了我們項目的細節,還有以前學過的課本知識。還好我大部分都記得。
此外,他們還問了些關于計算流體力學的知識,這部分我不太熟悉,但你倆應該能應付。”
簡短交談后,姚美玲緊隨其后被召喚進入房間。她待的時間更久,約莫二十分鐘后才出來。當被問及談話內容時,她稍作遲疑后說道:
“情況與方師兄所言相似,不過最后那位白發楊姓專家問我,我們為603所開發的顫振模擬技術是否適用于戰斗機上。”
楊知書這個名字當時并不廣為人知,因此姚美玲不認識他也情有可原。“你是怎么回答的?”
“之前浩南提過這個問題,我們在處理大展弦比平直翼時使用了特定的方法,而大多數戰斗機采用的是三角翼或后掠翼研發,直接應用可能不合適。”
說完,她向許寧投以感激的目光。顯然,這次會議更像是一場考驗,每一個正確答案都至關重要。
終于輪到了許寧。作為唯一的本科生被安排到最后,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當他坐在桌旁面對四位評委時,盡管他們的舉止如常,但他能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寒暄幾句后,對話迅速轉向核心話題。起初的問題與其他兩人相同,但當提到他近期專注于利用葉片彎曲研發來優化葉輪機械內部渦流的研究時,旁邊兩位評委眼睛一亮。
特別是那位先前未被注意到的女士——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三司的周司長,立刻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緊接著提出了一系列深入探討的問題。
“你也懂壓氣機的研發嗎?”杜亦熵問道。
“懂一些。”許寧點點頭。“飛行器的整體研發和航空動力系統確實有所不同,但是流體力學的基本原則和仿真技術是相通的。”
他接著說:“不僅僅是壓氣機,其實材料科學和生產工藝也遵循同樣的道理。掌握了基礎理論和方法,跨領域的研究就變得可行了。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