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過來給賣家的價格很合理,東西出去給買家的價格也不會多高。
并且主要做的是行內人的生意,來進貨的大部分都是開店的店主或者是擺攤的攤主。
“我跟老師挺投緣的,過兩天準備拜師宴,沈老板可要賞光啊!”
再過幾天的周末,就是宋岳正式拜師的日子了。
劉老并不想弄的太隆重,只準備邀請幾個好友,一起來家里吃頓飯見證一下。
除了這些沈老板和崔玉蘭之外,還有幾位劉老的朋友,在古玩行內都挺有地位。
也是借著這個機會,徹底讓宋岳入行。
很多時候,并不是你開了個店,就能算是這一行的人了。
必須要做出來點成績,才能讓同行知道有你這么一號人,除此之外能有一個名師收徒,也是一個入行最快速度方法。
任何一個行業(yè),其實都是很排外的。
畢竟顧客群體就那么多,行里的人越多,也就越內卷,利潤只會越來越低,生意也越來越難做。
不被行里人認可,很容易遭到排擠。
“叫我沈叔就行了,我是你師娘的學生。”
沈老板對宋岳還是很滿意的,至少看起來沒什么太大的問題。
劉老和呂秀英兩個人的年紀也確實大了,收個徒弟也不求以后能照顧他們老兩口,至少心里有個念想不是?
不管別的,這宋岳看著確實挺順眼的。
“沈叔,你這店生意可真好。”
宋岳是真的有點感嘆,要是他店里生意也這么好,估計會發(fā)愁吧?
東西估計都不夠賣了。
“兜兜轉轉都是這么多東西,很多東西我都過手兩三次了。”
說起來有些好笑,很多東西沈老板這邊賣出去,最后又被一線的人收了回來。
藏品的流動性是很大的,并且收藏也是上癮的,喜歡古玩的人大部分都有收集癖。
東西收過來之后,總是會想買一些更好的東西,手里的東西放一段時間,也會想要出手。
這也是收藏群體比較小眾,仍然有不少生意的原因。
“我這辛辛苦苦這么多年,也沒你撿漏一件瓷器來的快啊。”
沈老板有些感嘆。
“等過段時間,也來我店里幫幫忙?”
劉老也拜托了沈老板,先去玉瀾堂那邊一段時間,然后再來沈老板店里試試。
沈老板這店,肯定要更鍛煉眼力一些,劉老想讓宋岳在玉瀾堂,是多學學崔玉蘭做人的方式。
崔玉蘭做事可以說是面面俱到,而沈老板骨子里還是有些文人風骨的,很多時候不夠圓滑。
鑒寶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