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學經濟的,歐陽珺婷很快就對管理面館產生了濃濃的興趣。接連三天,她每日都和林浩一起到面館去,早去晚歸,也不知疲倦,讓一直對自己女兒的疲懶很有微詞的馮姨也大呼意外。
很快歐陽珺婷就對面館的運作了如指掌,尤其是作為高干家庭出來的她,對于環境和吃飯時的環境舒適度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她的要求下,面館很快對一樓的環境進行了重新的布置。
在已經重新粉刷的基礎上,又連夜對墻壁貼上了非常溫馨的壁紙,并更換了一樓原本非常普通的燈泡,換上了更加美觀的吊燈,并對一二樓的餐桌布局進行了重新的改變。
每張桌子上的筷子筒、調料盒也都重新進行了統一,而且這還是歐陽珺婷親自去選擇采購的,這樣一來,整個面館環境直接就上了一個檔次,看上去更加舒服。
就在歐陽珺婷到面館的第三天晚上,歐陽濤和馮姨在晚飯后散步來到了面館,看到面館的環境改變,馮姨也是大加稱贊,歐陽濤看著絡繹不絕的顧客,也對面館寄予了希望。對林浩說道:
“小子打小就愛折騰,不過那都不是正事。現在開始折騰正事了,我聽你馮姨說,你現在可是了不得,兩天就趕上我一個月的工資了。好好干吧,有事叔叔給你撐腰。”
“叔叔,我就等你這句話呢,不過你放心,我不會給您惹事的,我還想著給您掙臉面呢。”
“哈哈,你這小子,你哥這兩天就把車給你買來了,你快趕上高級干部了。走吧,不早了,你倆也該回家了。”
林浩和歐陽珺婷一起跟著歐陽濤和馮姨一起散步回家。走在半路上,歐陽濤突然說道:
“小浩,你那個院子的棗樹還有棗嗎?”
“有啊,還有很多,我們就摘了一次,一直還沒顧得上去摘。”
“那好,明天你抽空都給我摘下來,我帶到單位去。”林浩還沒說話,馮姨這邊不滿意了:
“憑什么啊,那棗是我們留著自己吃的,要不我早就去摘了。”
“不是,單位幾位領導都很累的,我想著弄點稀罕物讓他們帶回去慰勞一下家人。”
“這樣啊,那行吧,反正還有不少,你也用不了那么多。”
“不用太多,有個三四十斤就行了。”
“叔叔,那你可就失望了,那棵樹起碼還能再摘一兩百斤。你才要三四十斤,毛毛雨啦。”
“毛毛雨啦,小浩,你聽誰說的這句話,我有一位粵東的同學喜歡這樣說,你是從哪里學的。”
“當然是跟粵東的人學的,前幾天有幾個粵東人到面館吃面,我和他聊天學的。”
“你小子,顧客你也能聊上啊。”
“叔叔,你可別小瞧個面館,全國各地的人都有,我還接觸了幾個浙江的人,準備從他們那里進一些絲綢制品來這里賣賣。”
“哦,怪不得你每天都在顧客中打轉呢,原來是找這些東西。”
“那可不,那幾個粵東人是從特區過來,幾人開了一個服裝廠,是來找銷路的。我和他們初步進行了交談,后天他們還過來,我再和他們聊聊,要是可以的話,我就在京城把他們的服裝都給包圓了。”
“怎么包圓,你想怎么辦?”
“就是他們廠的服裝在京城只能賣給我,由我再給他們賣出去。”
“好小子,你這是要搞獨占,這樣的生意可是暴利啊。”
“叔叔,我這也不是獨占,其他人也可以銷售,只不過要從我這里拿貨,我按照大宗批發價格給他們。”
“嗯,是個好主意。你準備在哪里賣啊。”
“服裝我想著到動物園那塊找個攤位,絲綢還是到秀水街或者雅寶路這邊。”
“小子,看來這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