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豫對大宋不滿,還跟宋徽宗趙佶有關(guān)。
在元符三年(1100 年),又至科舉放榜之時。
一位 27 歲的學子滿懷期待,終于瞧見了自己的名號。
此人名為劉豫,乃永靜軍阜城(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的農(nóng)家子弟。
劉家世代皆為貧農(nóng),如今金榜題名,可謂光宗耀祖。
人生之得意,莫過于此。
然而,劉豫的喜悅并未持續(xù)太久,他便察覺,進士之身雖能改善農(nóng)家子弟生活,但若想在大宋官場扶搖直上,卻并非易事。
于是,劉豫只得殫精竭慮,盡職盡責,于夾縫中艱難求生。
政和二年(1112 年),歷經(jīng)十余年摸爬滾打的劉豫,終于獲宋徽宗提拔,擔任殿中侍御史一職。
此職前途光明,卻也易得罪人,主要職責是糾察百官朝會時的失儀之舉。
若不出意外,積攢數(shù)年口碑,積累幾年資歷,日后便有望獲得更大晉升。
劉豫謹小慎微,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倍加珍惜。
可他萬萬沒想到,大宋官場內(nèi)卷極為嚴重。
沒過多久,一位言官將他的過往翻了個底朝天,挖出一件陳年舊事,上書彈劾于他。
原來,劉豫讀書之時,家境貧寒,曾偷取同學一個銀碗和一件紗衣。
時隔數(shù)十年,此事竟被人挖出。
對于御史而言,口碑至關(guān)重要,此事一出,劉豫遭受毀滅性打擊。
關(guān)鍵時刻,宋徽宗出手保下了他:“過往之事,就此翻過,老劉如今不是干得挺好嘛。”
劉豫感激涕零,決心更好地履行本職工作,以報答官家。
一時頭腦發(fā)熱,他給宋徽宗呈上諸多禮制報告。
結(jié)果,宋徽宗看得厭煩,道:“你不過是河北一老農(nóng),懂什么禮制?”
宋徽宗金口一開,劉豫被貶為兩浙察訪。
劉豫深感被打臉,他在官場混跡良久,一心只想擺脫卑微出身。
他原以為宋徽宗不會計較他的過往,卻未曾想宋徽宗從骨子里鄙夷他的出身。
劉豫給宋徽宗呈上一封謝表,賭氣道:“多謝官家讓我這個河北農(nóng)夫去富庶的兩浙任職。”
可最令劉豫難堪的是,宋徽宗根本未將他放在心上,他被華麗地忽視了。
就這樣,劉豫滿肚子怨氣,灰溜溜地前往兩浙報到。
自此,他心中對宋徽宗以及大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在歷史上,開封陷落之際,劉豫果斷南下,逃到了儀征,給趙構(gòu)打工。
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劉豫在好友張愨的推薦下,被任命為濟南知府。
可劉豫壓根就不想去,北方太危險了,金兵隨時有可能拿下山東,這怕不是上崗,而是上墳。
劉豫上書朝廷,能不能給我換個地,隨便東南哪個州都行。
南宋朝廷火了,能提拔你就不錯了,哪輪得到你挑三揀四?
劉豫只能氣嘟嘟地上任了。
這年冬天,劉豫上任濟南沒多久,金兵果然來了。
好在手下大將關(guān)勝(《水滸傳》大刀關(guān)勝歷史原型)拼死抵抗,擋住了金軍的猛攻。
其實這次守住濟南府,跟他關(guān)系不大,主要是關(guān)勝立主抗金。
劉豫另一個部下張柬也派兵增援,一舉擊退了金軍。
趙元這才收到了,皇城司為劉豫表功的事情。
“來人,讓劉豫知東平府,立刻上任。”
同時,他又讓人告知關(guān)勝時刻盯著劉豫,提防劉豫投敵。
山東濟南府,劉豫正與兒子劉麟策劃投降事宜。
“報,劉大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