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望看著趙元,不由的搖了搖頭,這個趙元還是像原來一樣難纏啊。
“那就把太原換成中山如何?”
趙元繼續(xù)沉默著,沒有說話。
中山府所屬地區(qū),大體相當(dāng)于唐朝的成德節(jié)度使,河朔三鎮(zhèn)之一。
說中山?jīng)]啥感覺,但說河朔三鎮(zhèn)就一定要有感覺。
大唐后一百五十年,之所以半死不活,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不住河朔三鎮(zhèn)。
靖康之時叫中山府,而之前叫定州。
從五代后唐開始,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就沒少在定州跟契丹人死磕。
后來的北宋,也一樣。
所以,定州才會不斷升格,先是定州路、再是中山府。
金軍為啥兩路攻宋?
不是故意要搞什么鉗形攻勢,而是因為太行山。
太行山東面是河北、西面是山西。
所以,金軍攻宋要么走河北方向、要么走山西方向、要么兩路一起走,于是走出鉗形攻勢。
而中山恰恰位于山西與河北的樞紐地帶。
一旦北宋不能控制中山,那女真的東西兩路大軍立即可以形成策應(yīng)。
簡單說就是:山西打通就走山西、河北打通就走河北,然后兩路變一路,不用非要等到汴京會師。
所以中山對于大宋來說也是十分的重要。
拿不回中山,北宋就相當(dāng)于把河北、山西兩座大門的門插交給了金軍。
“我是完顏阿骨打之子,說話算話,陛下不必?fù)?dān)心。”
完顏宗望擔(dān)心趙元改變主意,急忙對著他說道。
“這兩鎮(zhèn)本來就是我大宋的土地,兄長再拿來交換豈不是讓朕被天下人恥笑。”
趙元緩緩的說道。
完顏宗望一時語塞,你們大宋的不要臉的傳統(tǒng),還真是代代相傳啊,三鎮(zhèn)是個什么情況,你不知道嗎?
第一次金軍圍城,金人一共提出四個條件。
第一,以康王趙構(gòu)、少宰張邦昌為人質(zhì),送往金國;
第二,將中山府、河間府、太原府以及所屬的20州56縣,割讓給金國;
第三,向金軍提供白銀1000萬兩,作為犒軍之費;
第四,依契丹舊例,金、宋以伯、侄相稱,即宋為侄國,金為伯國。
宋欽宗派知樞密使李棁,數(shù)次前往牟駝岡的宗望大帳中,經(jīng)過反復(fù)談判,最后全部接受了金國的四項要求。
中山、河間、太原三鎮(zhèn)割讓給金國的消息傳出以后,全國上下,特別是三鎮(zhèn)的軍民一片嘩然。
為了平息軍民的反對,宋欽宗派知樞密院事路允迪,帶著皇帝的詔書宣諭三鎮(zhèn)軍民,要求他們必須遵照執(zhí)行,不得拒違;
如果拒違,便會引起宋、金戰(zhàn)爭,官民將“自取涂炭”。
然而三鎮(zhèn)的軍民反應(yīng)冷淡,特別是太原府知府張孝純,仍然堅守太原城,不肯向宗翰的金軍投降。
宋欽宗迫于朝廷內(nèi)外的輿論壓力,最后改變了態(tài)度,將割讓三鎮(zhèn)改為將三鎮(zhèn)的租賦交給金國。
在太原失守以后不久,宗望即派使者王汭來宋朝索要三鎮(zhèn)之地。
王汭稱,太原已被金兵所占領(lǐng),中山府、河間府也應(yīng)交給金國。
宋朝廷堅持要以金帛寶貨贖回中山、河間兩鎮(zhèn)。
金國認(rèn)為,宋朝廷違背了原先的許諾,于是就有了金軍二下中原之舉。
趙元依舊饒有興致的看著完顏宗望。
說了不算、算了不說,這種事,北宋干起來,早就不會臉紅。
所以,承諾割讓,也可以不執(zhí)行,兩家還要繼續(xù)談。
我大宋什么時候要過臉?既然都不要,那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