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歲宴的事很快過去,金鎖被王春婷深深壓在箱底,一旁還有向有鳳的銀手鐲和金耳釘。
這銀手鐲不是小孩的尺寸,是大人的,只等著小姑娘長大了能戴上。
是張及第和向紅旗在向有鳳周歲時悄悄送的,有二十克重,第一個孫女難免偏愛。
如今這個手鐲已經有些氧化發黑,但是只要稍稍打磨,依舊好看亮眼。
金耳釘則是王春婷給女兒買的,她想讓女兒從小擁有別人沒有的。
金銀保值,別的東西放壞了或者貶值,金銀卻是從建國前一路平穩的硬通貨。
也正是因為長孫女有了爺爺奶奶送的銀手鐲,王春婷才敢展望婆婆給長孫買金鎖。
講道理,張及第確實出的起一個金鎖,像向立國現在買給向有志的這個,12克多點,加工費68元。
他家一個月收租都不止這么多。
但是公婆愿意給是他們的事,王春婷開口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這回,張及第也說了金鎖出一半,相當于給長孫6克金子,王春婷再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變了個人,巧大嘴壓榨她的那段時間,跟家里人都算計來算計去。
好在明二妮帶來了很多毛衣訂單,讓王春婷忙碌起來,根本沒時間反思。
“也不知道咋回事,紡織廠那邊突然來了好多訂單,一下子全加班,就沒人織了,這還是你錢嬸硬塞給我的?!?
明二妮嘴上抱怨,臉上卻樂開了花。
別看這會兒才初春,離冬天還遠,但是都知道毛衣快則一星期,慢則半個月,習慣了未雨綢繆的人們都會空閑時候織。
這時候的工價也會低一些,一件1塊5到1塊8,時間寬裕,織得比較好。
到深秋變天的時候,漲到2塊2一件的都有,而且為了趕工,容易跳針漏針,看起來丑,多不值?
他們這里的氣候,秋天跟沒有一樣,經常今天還長袖單衣,直接一夜入冬,凍的哆哆嗦嗦求毛衣的時候就老實了。
王春婷看著家里的那么多的毛線麻花條頭疼。
毛線麻花條就是毛線一圈圈順好,頭尾留出線結系住,最后擰成麻花的形狀。
相比起百貨商店的毛線團,這種麻花條更便宜,但是量大才有優惠,就是有點麻煩,要卷成毛線團才方便織。
她把麻花散開,找到線結,套在兩根木棍之間,拿起一頭開始卷成毛線團。
麻木的用手掌的后四根手指卷好毛線團的心,然后抽出來再給它一圈圈裹好,王春婷欲哭無淚。
“媽,你接了多少啊?”
明二妮把眼睛推了推:“不多不多,七八十件?!?
卷毛線的手一頓,王春婷瞪大眼睛側目:“這還不多?”
“多什么,咱努把力,這工費高,按1塊8算的!”
一件1塊8,80件就有144塊了啊!
重點是手速跟不上,一個星期一件,就算兩個人一起,一個月才八件,八十件這都直接到過年了!
王春婷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根本吃不了這么多:“媽,這我倆哪里忙的過來?”
明二妮織完一排,把毛線針在頭發里順順,又開工:“少埋怨,再說了又不止你一個,我給你大姐和嫂子都帶了。”
四個人啊,那就好多了,五六個月剛準備入秋,還算合理。
王春婷把毛線團卷好幾個,開始在毛線針上起針,一邊皺眉思索:“娘,紡織廠訂單多了,會不會多招人?”
明二妮上下翻飛的手一頓,迅速領會姑娘的意思:“不成,你去紡織廠那多遠,在縣城對面呢,家里倆孩子不要了?”
“也是,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