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說女人嫁人就不能挑,買棵菜還要挑三揀四,何況相伴一生的男人呢?
問題是要看清自己的情況啊,找個差不多或者好一點的人家,互相有缺點都忍忍,人無完人。
反正誰也別說誰,家庭條件、自己情況大差不差就行了。
可是你要跨越階層,那就千難萬難了。
除非你有什么格外優(yōu)秀的地方,出眾的長相、優(yōu)秀的腦子甚至是一門頂尖的手藝,總要有個閃光點。
不巧了,陳三妮都沒有。
她當時考上臨時工心高氣傲,三年里一張嘴把媒婆得罪了個遍,反正附近是沒一個男人配得上她。
最后還是她弟陳偉研究出打火機,許多人見有利可圖,才出現(xiàn)一些陳三妮看得上眼的男人。
陳媽對三女兒恨鐵不成鋼:"當時那么多好男人說親,你偏偏看中這個,現(xiàn)在好了,想離婚哪那么容易?"
陳三妮也忿忿不平:"我哪知道他現(xiàn)在這個樣子,知人知面不知心,早知道還不如不結(jié)婚!"
這話也不現(xiàn)實,縣城里老姑娘一輩子不結(jié)婚,比離婚的更少!
一家人開始愁眉不展。
想離婚,說的簡單,明森怎么可能對陳三妮善罷甘休?
雖然彩禮是借的,兩人用酒席禮金還上了,但他付出了三年勞動,陳三妮想離婚那不就人財兩失?
所以這注定是個死局。
陳二妮嘆了口氣:"現(xiàn)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三妹他倆沒孩子,當了娘的人,有幾個舍得離婚,讓孩子受苦?"
這句話說進了陳媽心里。
原先這個事一直困擾著陳媽,女兒嫁出去三四年生不出孩子,在明家站不穩(wěn)腳跟,還會讓人說嘴陳家女兒不好生養(yǎng)。
現(xiàn)在看來,確實是件好事。
生了孩子再勸離,那難度不亞于西天取經(jīng),孩子是媽媽舍不下的牽掛。
陳家這邊煩惱著怎么離婚,另一邊明森也煩惱著孩子問題。
他自從和陳三妮分居,自由多了,跟幾個狐朋狗友下了工,跑一個工友家里吃飽喝足,幾個老煙槍一起吞云吐霧。
把工友家里熏的跟蒸籠似的,工友的幾個孩子都受不住,跑外邊做作業(yè)。
里頭幾個大男人渾然不覺,依舊在吹牛逼,仿佛世人皆醉我獨醒。
明森叼著煙,滿臉不耐煩:"要是有個娃,她能這么脾氣暴?早晚給她弄的服服帖帖的把組長位置給我!"
他暢想著陳三妮帶幾個娃伏低做小的樣子,笑得陰鷙。
在一邊給他點煙的胡鵬收回打火機,忙不迭諂媚附和:
"就是,咱明哥是誰啊,那可是陳偉的姐夫,要當組長不是一句話的事?"
坐在對面的茍友也不甘示弱:"說到底還是怪陳家的地不行,咱明哥這么好的種子,她都不發(fā)芽!"
幾人對視一眼,擠眉弄眼地笑。
明森一臉怒容地拍桌,還煞有介事的點頭:"還是你說的對,我這幾年沒虧待過那婆娘吧?爛地不發(fā)芽,我都這個年紀了,娃都沒一個!"
他死過一任媳婦,娶陳三妮的時候年紀都21了,三四年的婚姻下來,已經(jīng)25歲,這年紀確實挺少人沒孩子。
胡鵬自己也點了根煙:"明哥你還是得抓緊,跟婆娘不管咋樣先生個娃,我兒子都能打醬油了。"
茍友搓搓頭:"明哥,我就比你小一歲,大妮讀三年級,都快上初中咧。"
這人家里三代單傳,爹娘怕絕后給他早早安排的婚姻,15就奉子成婚,第一個女兒今年9歲,別說打醬油,都快能說親了。
明森哪里不想有孩子?問題是夜夜耕耘,陳三妮她沒懷過孕啊!
他陰沉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