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生的小孩脫離哺乳期,從10個月開始就能送廠里開的保育園,一路小學初中都讓上,放假了還能帶廠里去。
到了年紀進廠工作,結婚了包分配房子,晚年有退休養老金,去世還有喪葬費,一條龍全包。
可以說除了不發媳婦,基本都包。
哦,不對,你要是真找不到對象,還能給單身的同志組織聯誼。
所以這年代對工作趨之若鶩,什么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誰不想進廠?
天黑了,陳家人在門外左右燃起一對白蠟燭,揭下門神貼畫,這是頭七之內游魂可能會回家,為了照亮陳媽回家的路。
陳偉既然得到了工作,就開始商量起它的處置方案。
他們夫妻倆都有工作,兒子陳中才四歲,太小了用不到這個,就提議把這份工作給家里親戚。
他最先考慮的是向綿綿,這娃還有半年就畢業了,年紀也剛好卡到16歲下鄉的線。
這幾年下鄉政策越發嚴苛。
從剛開始的58年政策剛出臺,宣傳下鄉光榮,自愿下鄉,變成了六十年代16歲之后各個政府單位輪流來給你做思想工作,軟硬兼施讓孩子下鄉。
漸漸的政策愈發收緊,到了68年左右,縣城直接規定了16歲就送走下鄉。
如果生日滿了三天內不送走,那就通知家里大人的廠里勞資科,隨機取消他們的崗位,逼著父母提前退休,把崗位給兒女。
這一招對老賴特別好使,人們只能老老實實搶崗位。
向美美聽了之后挺滿意,起碼陳偉沒忘記自個兒說過的話,不會讓幺妹下鄉。
但是她還是婉拒了,小小的炫耀了一下:“這個幺妹用不上,她已經內定是中專老師了?!?
陳家人全都瞪大了眼睛,陳大妮先說出大家心中的疑問:“她不是學生嘛?怎么還能畢業后直接變老師?”
沒見過這種操作?。?
向美美笑笑:“她厲害著呢,手藝好學校特招的,現在郭老師臨時有事忙不過來,都是她幫著代課了?!?
從學生一躍變成了老師,仿佛輕輕松松,實則難上加難。
向綿綿給家里人看了通過正式任務獎勵的中專教師推薦信,讓他們不用為了自己的事情操心。
誰讓張及第都把自己工作收拾收拾,打算給她畢業了先做著,避免下鄉。
她不想家里人為了這個煩惱,干脆把推薦信給他們看,證明自己不缺工作。
至于滬市重工姚領導給的的推薦信,她沒展示出來,怕家人以為自己要遠走他鄉,更麻煩。
向美美作為姐姐,家庭聚餐時也知道了這事,就沒再為幺妹的工作操心過。
在陳家人的眼里,向家人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看看,全家各個有工作,連唯一上學的向綿綿都提前預訂了老師,這親家屬實不錯啊。
哪怕幫不上什么忙,起碼他們生活無憂不給家里添亂子,這就已經是頂好的了。
既然向綿綿用不著工作,就開始考慮家里其他人。
陳三妮離異沒娃,陳二妮的兩個小孩焦纖云焦巧云還在小學和托班,唯獨只有陳大妮的長子年齡符合。
她結婚早,被婆婆挑中的時候才15歲,坐床喜生了長子,很得婆家喜愛。
按照市場價850塊,陳大妮也出得起價,她多年站柜臺有點積蓄。
最后,陳大妮決定拿下機會:“那娘這個工作給我家濤子吧,但是我需要三天籌錢,到時候再給大弟?!?
她有錢買,但是一下子拿不出來這么多流動資金,回家籌錢挺正常。
陳偉不是很著急用錢,就勸她再多幾天也沒事,姐弟倆又不是外人,這工作不可能說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