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拿到了,向綿綿自然就開始端著它廢寢忘食,其他型號的也看看找靈感。
一邊跟著老師傅們對著機器翻看拆修,沒有插嘴,沒有指手論足。
她看起來乖巧又軟糯,漸漸的,老師傅們對她沒有那么排斥了,有時候拆開修機器時她人不在,還會專門等她來觀摩。
哪有那么多的仇視針對,都是干這行的,總要有個先來后到。
老師傅們見她不爭不搶,覺得她人還挺好的,年輕人能修好機器的太少了,大概是來見識世面的吧。
在他們想著怎么維修的時候,向綿綿已經通過書把原理摸透了。
不立刻修好是為了方便優化,修好了再說優化,就很難說服他們動工了。
這幾天也讓向綿綿摸熟了,機器龐大笨重幾乎占據了整個車間,她想到的優化方案1:給它體積縮小,便于生產。
有時候也會去另一邊工廠看看正常的生產線,發現生產速度慢,需要至少二十八道工序配合,優化方案2:減少工序。
而且這個機器型號單一,生產出來的履帶只有一個型號,優化方案3:改進成品模具口,換成可替換的,就能產出多種類型的履帶。
……
短短一周,她天馬行空想到了三十一種改進點,都沒有考慮實際,想到什么就記錄什么。
可謂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個要是公布出去,能把懂行的人笑死。
等空閑了,向綿綿把筆記掏出來,一條條開始評估是否合理,以及怎么改進。
隨著時間流逝,老師傅們中途修好了一次,可惜還沒來得及高興,剛上線兩天又壞了,這次壞的更明顯,還冒煙。
接下來他們都不敢大動,各個都有真本事,可惜自己嚇自己,生怕把機器修廢了。
沒人給他們壓力,是他們自己給自己的壓力。
從占地面積就知道這個機器價值不菲,弄壞了對國家來說是多大的損失,他們不能接受自己一失手成為國家的罪人。
于是都躡手躡腳不敢大動。
這樣修理無法弄清楚原理,屬于是治標不治本。
向綿綿則一直在系統商城里搜索各種機械書籍,改進也是要理論支撐的嘛。
有時候想要的書因為是熱武器搜不出來挺著急的,好在她鉆漏子是一把好手。
比如搜索坦克制造,搜索不出來,但是換個名字水箱制造,這本書就水靈靈的出來了。
冷知識:坦克的原名是水箱,英文名是tank,華國音譯過來就是坦克。
靠著小聰明和各種攻艱刻苦,她總算趕在一個月內完善了自己的改進方案。
于是她沒有耽擱,顧不上自己的形象垮臺去找了兵哥幫忙,說自己能修好,甚至還有改進方案。
鑒于這機器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亂動,兵哥找來了能扛事的領導。
這位領導一進門,盡管面色和善,說話沒有以勢壓人,但還是給了無形的壓力。
向綿綿跟著向立華這親哥混幾年,對jun人的等級有些了解,認出了他是一名上尉。
在jun營里都是穿jun裝,這位連長肩膀上一杠三星還是挺顯眼的。
他看到向綿綿年紀小沒有驚訝,要說全國天才哪里最多,那必須就是jun營了,
每年招兵,多的是小伙子進了jun隊訓練,發覺出天賦出眾,提干升職,不練練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牛。
連長沒有管改進方案,詢問向綿綿確認能修好,就讓她立刻試試。
異想天開是要實力作為支撐的,修都修不好,談什么改進?
向綿綿二話不說上手操作,一個小時就把困擾師傅們半個多月的難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