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差了四十多歲,居然還挺有共同語言,向綿綿對紅色革命那些事格外感興趣,纏著張愛華講。
現代的電視上確實有各種英雄事跡,但是平凡人的事跡更打動人心。
張愛華講述了開國路上的艱辛,眾人舉起旗幟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盡管言辭沒有那么華麗,依舊精彩絕倫。
她一邊說一邊回憶著和丈夫的往昔,幾個孩子的音容笑貌,眼角濕潤。
她沒哭,這是光榮的榜樣,應該為了他們驕傲。
講著講著,張愛華怕向綿綿嫌她啰嗦,還仔細觀察過,卻見外甥女聽得起勁,眼睛亮亮的,明顯還沒聽夠。
她感到好笑的接著講,平靜面對過往的苦難。
向綿綿母女倆要走的時候,這位大姨在女兒李衛(wèi)華的攙扶下能坐著擺擺手,看起來精神多了。
李衛(wèi)華很詫異,她專業(yè)負責親媽的身體調養(yǎng),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今天這樣好的精神狀態(tài)很少有。
不過她以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媽見到親人喜悅的氣色,肯定比醫(yī)院里的枯燥乏味更好。
六零不下鄉(xiāng),家長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