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旗對親娘有沒有親情呢?
有的,他自小就被親娘忽視,被調教得唯母親是從,根本沒有想過反抗。
向老太是PUA的一把好手,擅長苦難教育。
當然,這個年代還沒有這個詞的概念,但是向老太的行為非常貼合這個定義。
她甚至把這些教育當成了口頭禪。
也就是每天給向紅旗灌輸:娘為了你才放棄巴拉巴拉……娘為了你好才巴拉巴拉……
從小開始,只為打造兒子奉她為主的圍城。
一張白紙樣的小孩什么都不懂,他們對母親只有天生的依賴崇拜,并不會懷疑最信賴的人有什么樣的動機。
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向紅旗可想而知是個什么樣的大孝子。
甚至不止向紅旗,剛去世的大哥向紅文、十八年前逝去的三弟向紅武都是一等一的大孝子。
只有小兒子向鐵柱得到了一點難得的母愛,沒有那么死板。
十里八鄉(xiāng)都夸贊向老太好命,四個兒子個頂個的孝順,讓向老太在村里驕傲的挺直了腰桿。
哪怕跟張及第結婚了,都阻擋不住向紅旗孝順向老太的步伐。
婚后八年,即使向立國、向美美、向立黨、向立華、向麗麗這四胎五個娃接連出生,他依舊死心眼孝順親媽。
張及第在其中做過多少努力都沒用,這男人一根筋。
轉折點是向立民的死亡,這一刻,向紅旗才深刻認識到親娘不愛自己的事實。
生死關頭這種大事,向紅旗才看清母親的偏心。
或許應該說,他長到這個年紀早就看清了,只是蒙住自己雙眼不想看清。
在張及第哀慟欲絕時,向紅旗才堅定了分家的心思。
但是當時孝道太重了,他只能答應凈身出戶,外加每月20塊的贍養(yǎng)費,大出血才換來斷親書。
不然向老太根本不會同意。
斷親書約定的是兩家再無任何干系,不能主動牽扯,牽扯一次就斷三個月的贍養(yǎng)費。
向紅旗這邊的約束則是每月10號之前,20塊贍養(yǎng)費要給到向老太手里,否則就要加倍,月底之前給40元。
這份斷親書維持了十八年的和平。
向紅旗失魂落魄地走回家,他萬萬沒想到親娘會來這么一出。
回老家給大哥奔喪時,向老太避而不見這個兒子,兩人并沒有碰面。
向老太是為了拿捏兒子,想讓他服軟求見。
擔心了一路的向紅旗則是松了口氣,他不知道怎么面對生他養(yǎng)他但是十八年不來往了的親娘。
在這種詭異氣氛下,向紅旗就只是給大哥守了頭七,別的什么都沒做。
結果臨行前,被不甘心的向老太塞了向瑤瑤來試探。
向紅旗在族老們的大道理圍攻下,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帶上侄女來縣城。
那是為了全村有個老師,能給村子里帶好處,他掂量了下輕重才把人捎來縣城。
接下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在向瑤瑤的野心中,就鬧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他想著向老太還指望張及第給侄女坐小月子,覺得荒謬可笑。
一家人當然要幫,可他們算一家人嗎?
斷親書上那么明顯的老死不相往來,向老太是憑什么覺得他會顧念親情?
破例一次帶上向瑤瑤就已經(jīng)全家不得安寧,向紅旗絕不會再踩火坑了!
當天下午張及第下班回家的時候,向紅旗就特意交代了,接下來三個月的贍養(yǎng)費不用給了。
張及第安靜點頭,她不用問緣由就知道是老家來人找麻煩了。
從向瑤瑤進縣城工作,她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