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輝并沒有發現什么問題,或者說是破綻吧!
程老,從這個外國人拿出來后,仔細一看就發現問題,不過并沒有現在說出來,是想留給年輕一代磨練一下。
要是一開始就指出來,那就沒有意思,就算是仿品,也是有鑒賞的價值。
沈世杰問道:“楚哥,你感覺這幅畫怎么樣?”
這個已經成為他自己的習慣,每次自己鑒別不了的東西,只要楚健在身邊,就會習慣性的問,而且也沒有讓他自己失望過。
楚健仔細看了看,好像發現了什么問題,然后就用帶著手套的手,摸了摸畫紙,果然沒有猜錯,是紙有問題。
他就回答:“我并不看好。”
程曉輝本來想反駁,但是又害怕事情像剛剛那樣,所以只能問道:“你看出來,到底有什么問題?”
楚健一看是程曉輝提問,本來不想解釋,估計等一下,沈世杰也會問,所以就說道:“這幅畫可以說是仿制的非常好,但是問題就出現在紙上面。”
明代用的是宣紙,紙質具有細密、光滑、綿韌、潔白、輕軟的特性。細密利于潤墨,能呈現筆墨層次;光滑利于運筆,能揮灑自如;綿韌利于筆墨皴擦和揭裱,耐搓拖;潔白利于顯現墨、色光彩,能經久不變;輕松利于加工、卷折、耐揉疊。
宣紙不易蛀蝕,便于長期保存。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文獻、書畫,多用宣紙,故史有“千年壽紙”之稱。
還有宣紙的加工過程是:將韌皮纖維和禾本科莖稈纖維經過水泡浸漬、石灰發酵、緩和蒸煮、日光漂白、石碓打漿、竹簾撈紙、榨帖炕焙等18道主要工序,100多項操作,費時300天抄造而成。
然后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楚健還說道:“但是我剛剛一模,就發現這個紙并不是宣紙,而是玉版宣紙。”
因為楚健在解釋的時候,并沒有壓低聲音,所以周圍不少的人都聽見,如果換做是其他人,可能不會在意,但是鑒于剛剛的表現,也就耐心聽下去。
但是這個玉版宣紙的確是很少人聽說過。
沈世杰就問道:“紙不都是一個樣的嗎?還有這個玉版宣紙是什么來的。”
楚健就解釋:“玉版宣是屬于半熟宣的一種。這種類型的宣紙色白,質地堅厚。看上去光潔堅致,猶如玉版,故而命名為玉版宣。”
“玉版宣最早產生于清中期,為高檔貢品宣紙。這種類型的宣紙由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生、熟宣之間。在明清時期,我國造紙業發展。箋紙、宣紙的制作工藝日趨精湛。”
“在制作工藝上,除施膠、加礬、加蠟、染色、印花、灑金銀等技術,人們還采用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種工藝精美的箋紙。清代中期的玉版宣就是一種。”
“清朝以前的名宣已經基本絕跡,清初的‘清水加重冷金’紙、‘淳化宣御制箋’和清代康熙年的‘高麗紙’、乾隆花紋箋、清中期的‘玉版宣’、清末‘露皇宣’等都已成稀罕之物。”
周圍的人一聽就能明,這個玉版宣紙,最早出現在清朝,而且明朝的唐伯虎,肯定是沒有辦法用這個玉版宣紙來作畫的。
聽到的人,都上去查驗了一下,果然跟楚健說的一模一樣。
他們都有點同情的看向吉克斯,果然這種套路對外國人來說,一逮一個準。
吉克斯聽不懂中文,但是眼神這個東西看是能看的明白,為什么剛剛這些人都是以羨慕的目光看著自己,但是現在的話,要用同情的目光來看待自己呢?
為什么了解事情為什么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然后就跟翻譯人員詢問了一下。
可能是楚健跟斗寶臺有一點距離,所以翻譯人員,也沒有聽到,他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