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后,沈世杰就問道:“楚哥,是不是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好東西?”
程曉輝本來是問,由于關(guān)系的問題,所以沒有問出口。
楚健回答:“你們先看一下,這副畫到底是誰的作品,等一下再由我來揭曉。”
然后就遞給了兩人,打開一看。
這是一幅篇幅比較大的書法作品。
“《舞鶴賦》?”
程曉輝再看作品的題跋、落款,以及鈴章,頓時嚇了一跳,不敢相信地說道:“米芾的?不是吧?”
也難怪他大驚小怪。
米芾可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在書法界的名氣極大,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他所書的《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首先,這章法確實是書法高手所為。”程曉輝一邊看,一邊說道。
章法一般在書法上稱之為疏密關(guān)系,古人對章法的論述是“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味的疏和一味的密都可以形成風格,但是如果在一幅作品中有疏有密,安排得當,那就是高手所為。
沈世杰翻了下白眼:“別裝得自己像一個專家一樣,行不行?”
“你懂什么?要不,你來說說這幅字的墨法?知道什么是墨法嗎?”程曉輝鄙視沈世杰一眼。
他是不怎么瞧得起沈世杰的,認為這家伙完全就是抱大腿的角色。
“不要覺得就你一個人懂,墨法誰不知道?”
說著,沈世杰就把墨法說了出來。
古人說“墨分五彩”。墨有濃淡枯濕焦之分,一副好的作品不但有好的字,而且要有豐富的、準確的墨韻表現(xiàn)。
同時墨要隨著書寫內(nèi)容、書寫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要學(xué)會控制墨韻的變化,使之達到“意識之中,意料之外”的藝術(shù)效果,這需要長期的實踐和體驗。漆黑一片或者天花亂墜的墨法都不是好墨法。
比如剛才那位丑書大師,就不講究什么墨法,亂來的。
鑒定一幅書法作品,其中一項,就是看它符不符合書法家本人的墨法。
這屬于基礎(chǔ)知識,沈世杰不至于這都不懂,那太說不過去了。
“別說墨法,字法、行筆節(jié)奏這些,我都懂。要說最難看懂的,就是作品的氣韻。”沈世杰反懟道。
所謂氣韻,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神”。
臨摹一幅字的形并不難,但將“神”也模仿出來,那就太難了。
氣韻是形而上的東西,因此是審美的高位準則。
古人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筆墨次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xiàn)實中,很多人的書法用工勤奮,提高不快,甚至一輩子在原地打轉(zhuǎn),氣韻提不起來,最主要問題是個人修煉不夠,理論學(xué)習(xí)不夠,字外功做的不夠。
“我以前在博物館看過米芾的一幅作品,氣韻感覺差不多。”程曉輝這回沒有跟沈世杰爭辯什么。
因為鑒定一幅書法的氣韻,確實不容易,他自己也沒有把握。
“至于鈴章,我查一下,米芾的鈴章是怎么樣的。”說著,程曉輝就要拿出手機來查。
沈世杰快人一步:“是這種,對照一下吧!”
程曉輝:“……”
楚健:“……”
楚健算是服了這兩人,但對萌新來說,也無可厚非。
沈世杰和程曉輝對照,發(fā)現(xiàn)是一模一樣的,暗暗吃驚,心里想著:這如果是真品,得值多少錢。
程曉輝劃了劃手機,忽然皺眉:“咦!這上面不是說米芾的《舞鶴賦》被找到了嗎?”
如此一來,眼前這幅……
《舞鶴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