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禮臺上,前來觀禮的賓客們一陣狐疑,相互之間議論紛紛。
“殺牲媚神,封天禪地,金策玉牒,刻石記功,這已經是最隆重的封禪之禮了,封禪怎么還不結束?”
“難道張王爺想要僭越,代替天子陛下宣布改元,大赦天下?”
“胡說八道!那不是造反嗎?”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不知道張歸元要干什么,千里之外,晉陽城中老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幕,冷笑道:
“這混小子,不會先干了吧?造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在眾目睽睽之下舉起反旗,既然是你有封狼居胥的軍功,也一樣會被圍攻。”
當張歸元再次出現時,換了一身胡服绔褶,這是鮮卑人的傳統服飾,窄衣緊身,左衽箭袖,腰間束革帶,下穿皮褲,足蹬皮靴。
觀禮臺上,鮮卑人紛紛站了起來,口中胡言亂語,難以置信地望著這一幕。
張歸元對于鮮卑人來說,是征服者,他像一陣風暴,摧毀了自己頭頂的大山,以仁政統治鮮卑人。
他是仁慈的君主,是北境之王,但也是征服者,是破壞者,他殺戮的鮮卑人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多,眾人都有親人死于北海軍團手中。
對于張歸元這位主公,鮮卑人的心理十分復雜,既尊重愛戴,又害怕恐懼。
張歸元沒有民族的偏見,鮮卑人有完整的上升途徑,能過上食物自由的生活,生活有保障,子女能到北海書院讀書,社會地位也很高,連北海文官之首,都是鮮卑人的帝師。
鮮卑人在酒足飯飽之時,常常酒后吐真言,如果主公張歸元是鮮卑人又有多好,哪怕他有三十六分之一的鮮卑血脈,自己也能將他當成白狼王愛戴。
可他偏偏沒有,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漢人。
東漢末年,民族之間的隔閡很大,各民族相互仇視,相互敵視,這才有晉末的五胡亂華,殺胡令的推行。
見到張歸元以漢禮封狼居胥,鮮卑人在祝福之余,心中有一絲失落,一絲落寞,從鮮卑人的祖先東胡開始,自己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如今看著漢人封狼居胥,心中難免難過。
說到底,大家都是從舊石器時代走過來的,數萬年前,還在一個山洞里生活,如今卻有了胡漢之別。
見張歸元穿上鮮卑人的傳統服飾,騎著象征白狼王的白馬,鮮卑人們隱隱猜到了什么,淚水奪眶而出,難以置信地捂住嘴,淚光盈盈地看著那個年輕的背影。
“下面進行封禪大典的第五項,以鮮卑古禮祭祀天地。”
潘泰亞此言一出,眾皆嘩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鮮卑人自老羊皮拓跋根始,紛紛匍匐在地,跪拜心中的圣主白狼王。
觀禮臺上,黑壓壓跪倒一片,廣袤的北海州里,各座城市之中,草原之上,曠野之中,鮮卑人匍匐在地,感動得熱淚盈眶,老淚縱橫。
雒陽城中,腐儒們義憤填膺,大發雷霆,幾位激進的腐儒當場被氣出心梗,一命嗚呼。
封狼居胥是什么儀式?什么背景?那是漢冠軍侯霍去病驅逐蠻夷,打得匈奴倉惶西遷,自此,寇可往,我亦可往。
這是漢人的大勝利,是漢人對蠻夷的絕對勝利,揚大漢國威,滅蠻夷銳氣。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人創作了《匈奴歌》,用哀婉的語調,感嘆故土丟失,家破人亡的慘狀。
今天張歸元再次統一北境,封狼居胥,腐儒們興奮得和小孩子一樣,不分立場的支持他,為什么?
因為他再一次揚大漢國威,滅蠻夷銳氣,再次完成了漢人對蠻夷的絕對勝利。
可張歸元畫風一變,竟然開始舉辦東胡的祭祀儀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