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書笑哈哈的說道:“這幫報紙消息可真靈通!”
他賣起了關子,林朝陽仍舊是一頭霧水,催問道:“你這么賣關子就沒意思了。”
“好,不賣關子了。”梁俊書收斂了笑聲,態度端正了起來。
他又說道:“他們要轉載《高山》,自然是有原因的。消息是前兩天傳出來的,不過目前并沒有公開的新聞報道。”
“到底是什么事啊?”
梁俊書突然壓低了聲音,用帶著神秘氣息的口氣說道:“據說,胡總自費跟新華書店采購了3000冊《高山》,要贈送給正在前線的將士們。”
聽著梁俊書的話,林朝陽有些懷疑,“真的假的?你們都是聽誰說的?”
“具體消息來源不知道,反正大家是這么傳的。接下來你就看吧,這才只是開始,稿費能收到你手軟。”
梁俊書的話雖然是調侃,但也是事實。
這種半真半假的小道消息在民間是很有市場的,隨著消息的廣泛傳播,不管是官方媒體還是讀者,都會對《高山下的花環》產生濃厚的興趣。
單行本銷量的增長也好,又或者是報紙、雜志轉載,肯定是少不了的。
別看《高山下的花環》自從發表之后一直很火爆,但它真正要講普及性,能覆蓋的讀者群體也就是百萬級別,哪怕是影響力再擴大,撐死也也就是千萬級別而已。
但如果胡總采購《高山》單行本的消息是真的,那可以說真是把這部帶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嶄新高度。
從梁俊書處探聽到了兩家報紙突然要轉載《高山下的花環》的原因,甭管真假,總歸能拿到稿費是一件好事。
事實正如梁俊書所說,之后的幾天里林朝陽果然又陸續接到了來自幾家報紙和雜志的電話和來信,全都是請求轉載《高山下的花環》這部的。
對于這些請求,他自然是樂得高興答應。
林朝陽壓根不擔心報紙、雜志轉載會不會影響單行本的銷量,反正這年頭都是給印數稿酬,又不是給版稅。
出版社給的那些印數稿酬哪有轉載稿費香啊!
轉載稿費一般只有發表稿費的三分之一,但架不住積少成多。接近半個月時間里,林朝陽陸陸續續收到了九份稿費單,隔兩天就要去儲蓄所一趟。
這一波報紙和雜志轉載,直接讓林朝陽收獲了3509塊稿費,收錢收到手軟。
如此高頻率的稿費收入速度也讓陶玉書開了眼,她沒想到《高山下的花環》都發表一年了,竟然還會不斷的創造稿費,而且一次比一次高。
這天晚上,她核算完了手里的積蓄,發現她們夫妻倆現在的存款已經超過了一萬元,不禁驚嘆于林朝陽賺稿費的速度。
當然了,這一萬元里還有六千五百塊是要付給林福貴的房子尾款。
可即便如此,剩下的三千六百塊錢也絕對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了。
算完了賬,陶玉書伸了個懶腰,原本壓在夫妻倆頭頂上的房子尾款的錢有了,積蓄也有了,她的精神算是徹底的放松了下來,然后又規劃起了這些錢的用途。
陶玉書知道林朝陽一直想把林二春夫妻倆接到燕京來,她說:“我看剩下的這些錢可以給爸媽買個房子,把他們接到燕京來。”
“給他們老兩口買房子的事不著急。他們倆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咱們冷不丁說要把他們接到城里來,他們不一定會愿意。
我想今年先讓他們來燕京待一段時間,我們這邊有暖氣,正好可以讓他們過冬,等開春再回去。
讓他們適應適應燕京的氣候,等明年再提買房子的事。”
林朝陽說完自己的想法,陶玉書點頭說道:“也是,得讓他們適應適應。明天我給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