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剪輯室待了一陣,陳懷愷非要請林朝陽吃飯,“正好換了新廠長,我先帶你去見見老胡。”
老胡是胡其明,演員出身,后來又當制片人,推動了《青春之歌》、《小兵張嘎》等經典影片的拍攝。
汪陽年初剛退休,胡其明接任他成了燕影廠的新廠長,也是燕影廠創建后的第三任廠長。
胡其明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支持謝鐵驪導演拍攝電影版《紅樓夢》。
陳懷愷領著林朝陽往廠長辦公室去的路上說起這件事,心里不免泛酸。
“《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著哪里是那么好拍的?老謝臨老臨老還要干把大的,一下子就要拍六部,投資說是幾百萬,可蓋個榮寧二府就得花兩三百萬。
依我看啊,一千萬都打不住。”
也難怪陳懷愷羨慕嫉妒,他拍《棋圣》,投資在燕影廠的項目里算是比較大額的了,也就一百萬出頭,處處都得精打細算。
到了謝鐵驪這可好,抬手就是大幾百萬,這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老陳拍了一輩子電影,也沒打過這么富裕的仗!
林朝陽嘿嘿笑道:“你換個角度想,這電影賠本是肯定的,你們胡廠長和謝導少不了要挨廠里人的罵。”
制片廠拍一部電影,別管投資和票房多少,中影公司只給制片廠90萬元買斷費用。
《紅樓夢》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投入,賠錢是肯定的。
“給我一千萬拍電影,我也愿意挨罵!”
“行,真有為藝術獻身的覺悟!”
兩人玩笑著來到胡其名辦公室,見了林朝陽,胡其名的態度十分熱情。
關于林朝陽和燕影廠的恩恩怨怨他心里很清楚,不過眼下那些都是過去事了。
《棋圣》是上任廠長汪陽的遺產,但因為還沒上映,如果以后上映了成績好,那也有他的功勞。
要知道林朝陽的上兩部改編電影可都是創紀錄的成績,《牧馬人》已經是兩年前的事,就不提了。
《高山下的花環》自去年12月10日上映,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吸引了無數觀眾走進電影院,賺足了觀眾們的熱淚。
電影的熱度之高,幾乎不亞于82年上映的《少林寺》。
據說中影公司發行《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光是發行費用就賺了近7000萬,反推電影的最后票房就是近1.4億元。
在人均電影票價僅有一毛多的年代,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成功,若是排個電影票房排行榜的話,《高山下的花環》將是1984年票房冠軍的有力競爭者。
哪怕是面對《廬山戀》《少林寺》《牧馬人》《保密局的槍聲》等諸多前輩,《高山下的花環》所取得的成績也絲毫不虛。
而且跟《少林寺》引發了一波武術狂潮一樣,《高山下的花環》上映后國內輿論氛圍最直觀的變化是愛國主義情緒迎來了一波新的高漲。
更為人所稱道的是,青年們受電影的感召報名參軍的熱情比以往更加強烈,今年各地的人武部可有得忙了。
在如此輝煌的戰績面前,胡其名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小瞧了《棋圣》這部電影的,說不定就跟《牧馬人》和《高山下的花環》一樣,給中國影壇來個震撼彈。
在辦公室聊了一會兒,胡啟明便提出要請林朝陽吃飯。
建國以來,文學界對于電影行業的影響一直都是巨大的,諸多經典電影的流傳離不開知名文學作品的加持。
胡其明當年就是靠著推動《青春之歌》《小兵張嘎》等幾部經典的改編,才逐漸在燕影廠嶄露頭角,走上了領導崗位。
因此,他對于林朝陽這樣聲名卓著的作家格外看重,他太清楚跟這些作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