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春節剛過,此時距離林朝陽的上一部《大時代》出版已經過去了近一年半。
對于陳健功丶鄭萬龍他們這種效率的選手來說,別說是寫長篇了,就是中篇也不見得能寫完第二部。
但對林朝陽來說,這卻已經是罕見的低效率了。
畢竟他可是在8個月之內寫完《闖關東》的狠人,陸遙但凡有他一半的效率也不至于把自己累的未老先衰。
拿到了林朝陽的新書書稿,幾人都很興奮,書稿只有一份,大家都想看,那就得分個先后。
李拓排在了第一號,看五張稿紙就就交給下一個人,這叫流水作業。
一開始時不時有人因為前面的人看得太慢而發出催促的抱怨聲,后來大家逐漸沉浸于林朝陽所編織的故事中,屋內一片沉靜,只有紙張被不時翻動的聲音。
一伙人從中午看到晚上,等天色徹底黑下來,大家才驚覺半天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幾人看著手里的稿子,神情戀戀不舍。
「時間也不早了,你們先回去吧。」李拓擺起了主人家的姿態,對鄭萬龍丶
陳健功幾人說。
「你不走?」
「我今晚留這了。」
本來幾人還有些猶豫要不要走,可被李拓這麼一說,他們反而不想走了。
「該回去就回去吧,夜不歸宿哪行啊!」李拓勸。
「你都能夜不歸宿,我們為啥不行?」
「這你們也要比一下?」
幾個人吵鬧了一會兒,最后一致決定,不回家了。
不回是不回,但還是得排著隊打電話跟家里說一聲。
看了一夜,清早林朝陽一看,幾人眼晴紅的跟兔兒爺一樣,精神卻十分亢奮。
幾人吃過早飯,就打算一口氣把看完,這個時候一伙人跑來了小六部口胡同西院。
到下午李拓終于率先看完了,他拉著林朝陽,滿臉激動的正打算談談感想,這時院子里又來了一群人。
今天是周六,小六部口胡同西院的電影之夜,一年多以來,這項活動已經成了許多人的快樂源泉。
來的人里有燕京幾個文學雜志的青年編輯丶也正在魯迅文學院學習的學員們,一夥十幾個人,院子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大家本來是沖著電影來的,聽說李拓等人剛看完林朝陽的新作,立刻來了興趣,電影也顧不上看了,爭先恐后的去搶手稿。
于華眼疾手快,搶到了早已被李拓等人看完的開頭。
「入師」。
三個字的標題映入眼簾,一下子勾住了于華的眼睛,也勾住了他的心。
「入師」這三個字的字面含義不難理解,于華父母就是做醫生的,小時候他還干過在醫院的太平間里午睡的事。
只是這個稱呼有些太文終終了,而且也不符合國內喪葬文化里的稱呼。
心中的念頭一閃而過,他沒來得及多想。
旁邊十幾個人虎視的盯著他手里的開頭,他得趕緊看才行。
李拓丶于華等人看到的,正是林朝陽由日本電影改編而來的《入師》。
這部影片由同名改編而來,算是少見的改編超越原著最具代表性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揣音樂夢想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回到老家,
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小林大悟很難找到工作。
&ng吸引1,「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誠聘旅程助理」,不料當他拿著gg興沖沖跑到nk事務所應徵時卻得知,
要招聘的竟然是入師。
盡管心有抗拒,但受生活所迫,小林大悟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