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天天日報》報道了玉郎機構旗下直營周邊商店「玉郎ACG」的開業,簡單公布了這家周邊商店開業一周的營收情況。
一周時間,玉郎ACG單店營收14.8萬元。
報道沒有公布更詳細的數據,但即便如此也已經足夠了。
第三天后的周一,資本市場反應迅速,恒生指數剛開盤,玉郎機構大漲15%。
接下來兩天,股價再漲7%。
8月份,陶玉書在技術性收購明報集團后,又宣布將轉讓玉郎機構的媒體業務,消息一出,玉郎機構股價連續三天下挫,跌了12%。
原因也很簡單,媒體業務象征了公司的多元化經營,代表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和股價的想象空間。
冷不丁把媒體業務全部轉讓,這也就意味著以后這個方向玉郎機構都不會涉及了,潛力一下子少了一大塊,跌了12%的市值已經算是少的了。
之后的兩個多月時間里,玉郎機構股價漲漲跌跌,市值還算穩定。
結果《天天日報》僅憑著一條新聞,不僅硬生生將玉郎機構的股價抬回了巔峰,還創了新高,
市值一下子突破了25億大關。
資本市場向來是最真實的,玉郎機構的股價飆升,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機構和股民認可了玉郎機構新的開源成果。
玉郎ACG太古城中心店的開業一周營收近15萬,一年就是750萬,以香江的人口和城市規模,像這樣的周邊商店開上十家八家應該并不困難。
而且《天天日報》的報道上還提到了一點,玉郎機構未來幾年還會積極拓展海外渠道,擴大周邊產業銷售規模。
一家年營收5億港元左右的上市公司來說,一年營收多個五六千萬,未來海外營收也有可能爆發,股價漲個20%多好像也很合理。
但資本市場很多時候并不是理性的,尤其是在香江這里,玉郎機構股價連漲了三天之后并沒有停下,而是一路狂突破了5元,市值奔著30億港元就去了。
漲幅之嚇人,讓陶玉書這個老板都忍不住冒出了一絲套現跑路的想法。
可惜市場沒給她機會,大漲之后有大跌,在即將摸到30億市值大關之際,玉郎機構股價又跌了回去,市值重回25億左右,顯然是機構提桶跑路了。
股價回歸了正常范圍,陶玉書反而安心了不少。
她對林朝陽自嘲:「看來我真沒有縱橫股市的膽魄!」
說完這話,她對林朝陽之前能在股市里縱橫闔賺零花錢的能耐更加佩服。
又過了幾日,林朝陽發現香江竟然有媒體報道了林海音邀請他訪問WID的事。
報道這件事的是《香江時報》,這家報紙是WD控制的Y派媒體。
林海音為了請林朝陽來WD,跑了好幾個部門,卻始終被推來推去。
無奈之下,她只好通過《中國時報》的記者向ZF公開喊話。
文章這些寫道:
”—-1987年10月15日zF通過探親方案,該法案通過的次日,大陸就立即釋放善意。
兩岸之間近40年不通往來的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年以來WD民眾多有受惠于探親法案,與分別多年的骨肉至親團聚。
今年4月,三毛赴大陸探親訪問。1979年,大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WD選》,三毛的《啞奴》列選其中,受到了億萬讀者的喜愛。
三毛赴陸,走遍了大陸的大好河山,在各大城市的官方和民間都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所到之處,無不為之歡呼,媒體競相報道,使得三毛的名氣傳遍大陸大江南北。
我們在這里不禁要問,既然三毛赴陸訪問能夠順利成行,并受到巨大的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