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張士誠綜合考量之后,這才與朱振相見。
目的就是為了借助朱振之后,向朱元璋表達自己的善意,自己沒有心思跟他繼續爭雄爭霸去了,
至于將來,是繼續列土封疆也好,還是入朝為官,成為人質也罷,我張士誠接著就是了。
真的是聰明人啊!
朱振自然不會認為張士誠是實在人,能夠在亂世之中活到現在,哪個不是心狠手黑之輩。
這廝說他有心降服于朱元璋可能是真的。
但是起碼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在前線與朱元璋對抗的士兵,已經非常疲憊了,他需要時間來休養生息。
他現在非常想將自己從戰局里抽出來,讓朱元璋一心一意的去打。
而朱元璋你說開心也好,不開心也罷,這般兩線作戰,肯定是他不想看見的,既然張士誠愿意退縮,他不光相信不相信,都肯定會暫時熄火,選擇去對付對他壓力最大的陳友諒。
只有滅掉了陳友諒,才有可能完全統一江南。
而這也恰恰是張士誠想要看見的。
因為陳友諒那里是容易滅掉的,朱元璋跟張士誠打一場,輕一點說自己損兵折將,重一點那就有可能元氣大傷。
而那時候,好一點的時局是自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最差的結局也是自己又讀了一段休養生息的機會。
這個老鬼很聰明啊!
再次回到淮安。
已經是秋天了。
一場秋雨一場涼乃是題中之意。
岸上一片一片尚未來得及收割的蘆葦已然枝葉枯黃,在瑟瑟的秋雨中滿目凄涼。濕涼的水汽被秋風迎面吹來,一股陰冷的氣息在骨子里引起戰栗。
這就是初冬的江南,陽光明媚時美景處處嫵媚嫣然,冷風乍起陰雨綿綿的時候,卻有著比之北方冷冽如刀不遑多讓的陰冷……
天黑得很快,在口岸的時候尚能見到兩岸的瑟瑟秋景,等進了內河,已然一片昏暗,天地茫茫。
船隊就在陰冷的秋雨中悄然駛入軍港,幾乎未曾吸引任何注意。
朱振剛剛登上碼頭,一身甲胄的朱沐英早已等在那里,上前軍禮參拜“末將見過伯爺。”
朱振感慨的望望四周夜色中熟悉的景致,感慨道“總算是回家了,以后本伯絕對再不出海去那么遠的地方,誰特么愛去誰去!”
這年頭交通落后,信息不暢,出一趟遠門當真如同一場跨國旅行,而朱振這一次一直開著帆船跑了一趟安南國,算起來,比得上后世的一場星際航行了……
朱沐英恭敬道“伯爺此行揚威域外,振我國威,正是吾輩軍人之無上榮耀。后世史冊之上,定有伯爺之名諱彪炳千秋,以供萬世敬仰!”
這是發自肺腑的贊譽。
軍人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安邦定國,開疆拓土!
安南國更是一等的富庶之地,與漢人幾百年的爭斗毫不相讓,彼此攻伐世代不休。可朱振卻能在其國都城之側得到兩個優良的港口,等到這消息在國內擴散開,軍中誰敢不對朱振畢恭畢敬?
朱振就笑道“呦呵,幾日不見,朱指揮使有長進吶,溜須拍馬逢迎上官的本事都學會了,有前途!”愛倍多書城
虎二、盛庸等將官簇擁著朱振,聽到打趣朱沐英的話語,都哈哈大笑起來。漂泊半年,一朝腳踏國土,心里無比踏實,情緒都莫名的放松起來。
朱沐英也笑道“這要多謝伯爺教誨,您的言傳身教,末將受益匪淺吶!”
相互打趣一番,朱振伸了個懶腰,看了身后神色疲憊的一眾兵將一眼,便說道“都回去好生歇息一晚,這船上就特么不是人呆的地方,骨頭都快散架了!有什么事情明早再說,讓船上的兵卒也都放松一下。”
一夜無話,修整了一宿的朱振在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