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其實跟朱振關系很不好。
之前還算是和和氣氣,但是因為劉伯溫的關系,一直沒有升溫,再加上朱元璋躲到玄武湖期間,將財政大權交給跟朱振關系更好一些的宋濂,導致李善長和朱振的關系急速惡化。微書吧
而且之前李善長的兒子是很愛慕朱元璋的閨女的,朱元璋也有意將閨女許配給李善長之子,朱振算是橫刀奪愛。
所以李家上下算是都記恨朱振的存在。
這種關系,不在關鍵時刻搬起石頭來,砸朱振一石頭。
怎么反而說起好話來了。
難道李大人真的是高風亮節之人?
嗯,腦瓜子轉得慢的武夫,已經開始給李善長豎起大拇指,準備喊一句彩了。
不愧是跟文武大臣關系都非常好,處事公正的李大人。
不過朱振現在就是盱眙縣伯,上一個官職是淮安行省平章,這要是將他召回應天,那要給他一個什么官職?
那最低是一房的最高長官吧。
這一房的長官,換算成六部,那就是部堂高官了。
這未滿二十歲,就給那么高的職務,好么?
大家都覺得非常奇怪,雖然歷朝歷代都有所謂的天才少年,可是真正手握大權的天才少年并沒有啊!
結果現在咱應天就要出那么一位了嗎?
這還沒建國呢,就整這么一出,真的建國稱帝了,豈不是要讓這小家伙當宰相?
封王?
眾人正在疑惑之間,忽然有一人高聲喊道“國公,萬萬不可?!?
雖然很多人段位很低,但是畢竟敢跟著朱元璋造反,除了不怕死的,就是腦瓜子好用的,很多人都是能看出李善長不安好心的。
朱振之前接了淮安行省的時候,那是一個明顯不顧的爛攤子。
但是朱振硬是靠實力,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現在誰都看得出來,誰掌控了淮安,誰就能夠在未來對付張士誠時,立刻赫赫戰功。
而將朱振調回長安,看似升職加薪,實則釜底抽薪。
再怎么升職,能有一省節度使快樂?
再怎么升職,能有現在大權在握嗎?
朱振在淮安,那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了,而且名義上,也是跟朱元璋幾乎同等級的存在。
這一招非常的缺德。
政治家嘛,最不缺的,便是缺德。
俗話說,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斷人前程,如同殺人九族。
李善長這樣做,看似讓朱振得到重用,年紀輕輕,甚至可以掌管一房,將來宣麻拜相也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事情,就算是朱振陣營的人,也未必能挑出毛病來。
可真的是調入金陵,就相當于將朱振的一切努力給廢掉了。
到了金陵,在文官集團的包圍之下,有的是辦法處置他。
殿內一時沉默,無人發聲。
這個時候說什么都不好,附和一聲,就等用于得罪了劉伯溫;反駁一句,又惹毛了李善長
最關鍵的是尚不知國公的心意如何。
大臣們的目光都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拈著茶杯,心里有些糾結。
按其本意來說,是不希望朱振應天的。朱振的功勞別人或許可以無視,作為帶頭大哥的他又怎么可能視而不見且不說別的,就是這幾百萬幾百萬的銀錢充盈了國庫和內帑,不光是解決眼下問題,甚至為日后決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是天大的功勞。
。